中新社三峡坝区10月25日电 (徐金波 王取发)“三峡工程经历了三次蓄水后,库区航道已从昔日的‘鬼门关’,变成一条约500公里的‘水上快速’,显示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拉动三峡库区沿江地带GDP达到65亿元人民币。”在三峡蓄水接近175米之际,长江航道局航道处处长万大斌说。
据万大斌25日介绍,2003年6月10日,三峡工程首次下闸蓄水至海拔135米高程,形成了长逾400公里、水域面积约700平方公里、水容量数亿立方米的的三峡水库;2006年10月,三峡水库首次蓄水至海拔156米,库区水域再次向上延伸近90公里;本次实现175米蓄水后,从湖北宜昌三斗坪至重庆江津红花碛将形成长约660公里的宽阔水域。
三峡蓄水前,从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有500公里处在急流、险滩、浅滩之中,通航水深仅2.9米,仅能行驶1500吨级船队;蓄水至175米线后,库区通航水深4.5米的航道就达548公里,且平均航宽在100米以上,5000吨级单船和万吨级船队可从坝前直达重庆,三峡库区由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通航水库,呈现出高峡平湖、百舸争流的壮景。
“从1500吨级船队到万吨级船队,不仅是近7倍的跨越,更是见证了库区航道的沧桑巨变。”万大斌说,借助三峡蓄水,长江航道部门启动了库区航路改革,实行分边航行的方式,消除过去船舶“上行走缓流,下行走主流”所引发的安全隐患,并将库区航道维护水深提升到3.5米至4.5米。
权威机构测算,三峡库区实施船舶定线制后,库区水域发生的船舶碰撞事故数、死亡人数、沉船数呈明显下降趋势,2008年丰都以下河段完成各自靠右航行的航路改革后,全年发生碰撞事故与实施航路改革前相比下降了80%。整个航路改革实际拉动三峡库区沿江地带GDP达到6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