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迁徙”拉升上海菜价 流通成本高过收购价

时间:2010-09-29 11:02   来源:新民晚报

  蘑菇17元/500克,荠菜18元/500克,山药13元/500克,草头13元/500克,菠菜韭芽蓬蒿齐刷刷卖9元/500克……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马大嫂”们经历了菜价的节日蹿升效应。为啥蔬菜价钿逢节必涨?为啥各品种之间价格能差上十几倍?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居高不下”的零售菜价?

  毛豆价翻倍——

  “节日效应”催涨菜价

  今年中秋节这天,2天前还卖2元/500克的毛豆、2.5元/500克的芋艿,直接翻倍涨至4元/500克以上。而中秋节刚过,马上回落到平时价。一位蔬菜批发商道出蔬菜逢节必涨的深层原因:遇到节日,消费量肯定大增,对很多普通市民来说,过节要大量采购蔬菜,市场往往因此供不应求,导致价格拔高。

  不少市民有这样的经验,越是平时比较高价的蔬菜,到了节日更是“疯涨”,因为一般过节市民都会购买一些平日不舍得买的高档蔬菜,比如草头、荠菜、芦笋和菇类,需求会突然放大。而菜贩们更是熟悉市场行情,深谙节日效应的“门道”:节前低价大量囤积,节日当口“理所当然”涨价。

  菜价差距大——

  “综合成本”大不一样

  不少市民要问,为啥土豆常年1元一斤,至多不超过2元,而蘑菇、草菇动辄可以开价十几元一斤?蔬菜经营户给记者算了一笔“综合成本”账:土豆起码可以放半个月,存储得当放一个月都没问题,运输起来更是可以麻袋装货车运,不用担心磕碰受损;而上午上市的新鲜蘑菇、草菇是娇嫩品,放到下午卖或许“卖相”就不好看了,运输中的损耗也比较大。

  相比瓜菜,绿叶菜价格较高也是这个道理。上海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商朱先生向记者介绍说,娇嫩的鸡毛菜、蓬蒿菜、菠菜等,运输损耗大,销售时间至多两三天,如果逢雨逢高温,田间产出大量减少,终端零售肯定价格蹿升。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