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市场调查:蔬菜涨价谁是推手

时间:2010-08-23 09:50   来源:解放日报

  凌晨6点,北翟路1905号龙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内,一位采购西红柿的小老板告诉记者:“成色好一点的,1斤要3.5元,差一点的也要2.7元以上。记得2个月前,才1元出头点!”

  蔬菜涨价,不只是西红柿,也不仅仅是在上海。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7月份以来,全国蔬菜价格持续上涨,截至8月18日,监测蔬菜平均价格累计涨幅为17.9%,其中一半以上蔬菜价格涨幅在20%以上,菠菜、生菜、黄瓜、大蒜等部分品种价格涨幅在30%以上。在一些大中城市,已经吃不到3元以下的蔬菜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蔬菜价格连连上涨?记者近日走访长三角农贸市场和有关部门,探求涨价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应对之策。

  人工、农资、运输、流通……

  成本都在涨

  早上8点,记者走进江桥蔬菜批发市场。据介绍,“客菜”经营量占到了这个市场总成交量的98%左右;日成交蔬菜2500吨以上,最多时每天可达3500吨。全市大部分蔬菜市场和农贸市场销售的蔬菜都批发自这里。

  采访时,正好碰上一辆牌照为黑A26758的大卡车在卸货,这车番茄是山东蔬菜商张任生远赴哈尔滨运过来的。“一车最多拉30吨,当地发货价每斤0.7元左右,可运费就得每斤0.6元,江桥市场收交易税4%,卸货费至少300元,算下来这一车很可能赔钱。”旁边,专跑山东寿光的卡车司机小刘抱怨:“我们起早贪黑,从山东到上海一趟运费6000元,燃油过路费等成本就达4000元,加上车辆折旧和人工费,赚不到什么钱。”

  河南籍蔬菜商赵建国经营番茄近15年,跑遍全国各产区,号称市场里的“西红柿大王”,他分析道:“人工、农资、物流……所有成本都在涨。我估计近5年人工费至少翻了一番。”太仓市农委副主任冯瑞兴深有同感:太仓市蔬菜种植人工费最低为50元一天,抢种抢收等人手紧张时要100元一天。“这个价格比前些年涨了50%以上。”

  嘉兴市农林局办公室主任沈建全说,当前菜价的波动主要是季节性“伏缺现象”——高温、自然灾害等多重因素导致蔬菜供应量减少。但从长期来看,成本连年上涨。“我们刚刚做过测算,嘉兴本地蔬菜种植的劳动力、运输、农资、土地流转费、流通环节等综合成本相比一年前至少上涨了20%。”

  江桥批发市场质量管理科陈军认为,流通环节也是导致上海终端市场上菜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从批发到零售中间环节多,很多菜场摊位费奇贵,加之终端市场零售小商贩大多仅靠一个摊位养活一家老小,承担高昂房租,这些最终都会体现在菜价里。”

  本地蔬菜种植面积为啥低

  地方有“四怕”

  把菜篮子的供给全部或者大部分抛给外地,腾出空间用于其他产业的开发,这是近年来长三角不少城市的现实选择。记者从浙南某市农林局获悉,该市目前蔬菜地菜自给率不到30%,今年个别月份“客菜”供应甚至占到总供应量的90%。与此相对应,该市地产蔬菜种植面积近5年来年均下降10%以上。

  不仅是大中城市,个别小城市也出现了类似状况。上海周边不少城市的种植大户瞄准经济发达区域,专攻高附加值、精品蔬菜。冯瑞兴告诉记者,太仓市目前一半以上的蔬菜供应上海,而本地居民消费的蔬菜又有超过一半来自外地。就目前的发展趋势看,这个比例仍会逐年提高。

  许多从事蔬菜生产的基层干部有一个共识:这样做的好处在风调雨顺时显而易见。但一旦碰到大灾,譬如前年的冰雪灾害,或者今年的洪灾,当外地菜价因多重因素不断上涨时,菜比肉贵,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就会越拎越“沉”,极端情况下,缺货、断货也在所难免。

  长三角某市一位基层农业官员告诉记者,不少城市地菜种植面积迅速减少,一方面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趋势,但另一方面与少数领导干部怕担蔬菜生产的“四大风险”有一定关系。首先,蔬菜“丰产不丰收”——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大量客菜足够供应市场需求,地产蔬菜由于规模小人力成本高,没有价格优势,导致本地农民卖菜难。其次,自然风险影响大——遇上灾害性天气不说,即便梅雨季节多个两三天,就会引起减产。第三大风险是质量风险——蔬菜质量安全如今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旦出事情就是大问题。第四大风险也是长三角城市所共同面临的——农业“劳工荒”,“3个菜农200岁”足以说明目前农村蔬菜种植劳动力的紧缺状况。蔬菜多种多错,不种不错,地方上当然倾向于越少种越好。

  长三角城市夸赞“上海做法”

  坚持地菜“保有量”

  最近一段时间来,全国平均蔬菜价格上涨40%,而上海只涨了20%。上海是如何确保蔬菜供应和价格平稳呢?上海市农委副主任殷欧介绍说,坚持地产蔬菜一定“保有量”发挥了作用。去年市郊蔬菜播种面积为187万亩次,总上市量为341.9万吨,今年估计也在这个水平。目前,地产蔬菜占全市蔬菜供应量的55%,其中地产绿叶菜占绿叶菜供应总量的90%。 (下转第6版)(上接第1版)据了解,上海蔬菜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明确规定到2020年,上海地产蔬菜“保有量”仍需确保达到总供应量的30%以上。根据规划,相关种植面积指标已分别划到各个区县,要求与基本农田挂钩,并落实相关责任制度。同时,上海将加大设施菜田的建设力度,在目前23万亩设施菜田的基础上增加到30万亩,确保蔬菜的有效产出率,提高抗灾能力。长三角许多城市对上海的做法纷纷给予高度评价。

  湖州农业局局长杨建明对上海地产蔬菜“保有量”至今能保持55%的比例感到惊讶:“地产蔬菜‘保有量’的概念是上海前些年提出来的,很有远见。当时我们都不大理解,认为蔬菜供应通过大市场大流通就能解决,没必要冒很多风险去保持地产蔬菜种植。”他说,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如果全部依赖外购,风险何其之大!而大城市地产蔬菜自给率不足,也正是导致蔬菜价格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一个2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来说,完全做到蔬菜自给显然不可能。因此,在确保地产蔬菜比例的同时,还应确保客菜供应的多元化。陈军比较乐观:“蔬菜批发商中出现两种趋势,一是很多批发商越做越专业,他们熟悉上海市场,不同季节游走在四面八方,寻求优质蔬菜源源不断运来上海;另外一些批发商越做越大,发展为集采购和种植于一体,比如夏季,长三角地区高温多雨,他们便到北方租地种植上海市民喜欢的菜品,冬天,则到海南去种植。他们也为上海蔬菜价格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吴长亮 杨健 李茂君)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