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广州8月11日电(记者罗艾桦、邱远祥)今日上午,广州市委市政府在增城市隆重举行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挂牌仪式,标志着广东增城工业园区正式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列。
至此,广州在东边同时拥有了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南边拥有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国惟一一个拥有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市。
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广州市政协主席林元和出席仪式活动。在增城开发区挂牌仪式上,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作了重要讲话,广州市委常委、增城市委书记、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志彪致词。市领导凌伟宪、陈如桂、谢宝怀,市各区市及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增城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活动。活动由增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叶牛平主持。
2010年3月2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广东增城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工业园区由“省队”一举晋升为“国家队”,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广东省第五家,也是广东省首家落户县级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增城位于珠三角黄金走廊,紧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莞市、深圳市,工商业发达,具有“多城辐射效应”,发展空间大,前景好,是广州东部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实施“东进”战略的重点区域。近年来,增城市深化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实施公园化战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和取得的显著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探索出“以人为本、科学主导、市场运作、统筹城乡”的科学发展“增城模式”。2008年,增城市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联系点,紧紧围绕李长春同志“努力把联系点办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示范点”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创建高水平的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喜人。2009年,增城市实现生产总值57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人均生产总值69193元,增长13.22%;财政总收入117.37亿元,增长14.5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66亿元,增长18.36%。今年上半年,继续呈现强劲的发展活力和发展后劲,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4%、18.46%、28.91%和22.89%。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增城由1999年的第58位跃升至2009年的第9位,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10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8年领跑全省68个县市,先后荣获“联合国和谐城市提名奖”、“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和谐之城”和“中国全面小康10大示范市”等称号。如今的增城,已经从昔日的珠三角小城,成长为日益开放、发展迅猛、充满活力、潜力巨大的现代化生态卫星城,并开始向建设广州东部“现代产业新区”和“生态宜居新城”的目标迈进。
作为增城市三大主体功能区中南部重点开发新型工业化区的核心区域,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2006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升级为省级开发区,2010年3月喜获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跻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列。
据介绍,近年来,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先进制造业立区、高新技术产业强区、现代服务业旺区”的发展思路,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良性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以汽车产业为主导,多元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格局,基础配套设施日益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率连年翻番,凸显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综合经济实力在广东省69家省级开发区中名列前茅,成为广东省新兴的产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地区承接新一轮生产要素重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载体。
2010年是广东省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进入“四年大发展”阶段的第一年,是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举办第16届亚运会的关键一年,也是增城创建高水平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市、建设“现代产业新区”和“生态宜居新城”的重要一年。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诞生的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
广州市委常委,增城市委书记,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志彪表示,将牢牢把握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大广州和珠三角,充分发挥增城的空间优势、环境优势和后发优势,与周边的广州开发区、中新知识城互补互动、错位发展,为广州实施“东进”战略贡献全力。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后,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力争用3-5年时间,建设成为高端产业集聚、科技创新活跃、综合环境优越、体制机制高效、社会和谐文明、具有相当国际竞争力的国家一流开发区,真正成为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区、转型发展的先导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同时,开发区将紧紧把握新一轮产业转移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趋势,瞄准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加强招商引资,吸引生产力骨干项目落户,着力提升产业高端化、集约化水平,大力推进宜居城乡建设,努力发展成为广州新兴产业集聚地、广州东部宜居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