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东湛江市到汕头市的海面上,近年来出现一座座庞然大物——深水网箱群,当地人形象地称它为“海上产业园”。成千上万吨的名贵水产品军曹鱼、龙趸从这些“海上产业园”流向日本、美国等海外市场。借助“海上产业园”的带动,2009年广东渔业经济总产值同比增长11.4%。
从浅海传统养殖到深海“产业园”,广东现代渔业正在加速向海洋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创造“深蓝GDP”。
海水养殖走向深海
6月11日下午,湛江特呈岛2公里外的海面上海浪汹涌,在一处固定海上作业台上,湛江恒兴渔业有限公司(下称“恒兴公司”)的工作人员从杂鱼堆里麻溜地扒拉了一桶小鱼,跳上小艇,到了巨大的圆圈围起来的深水网箱边,奋力把鱼向水里倒,突然,水面沸腾起来,一群约1米长的大鱼开始凶猛地抢食小鱼。
站在一个深水网箱旁边的浮台上,恒兴公司的何经理告诉记者,这个网箱一年前放了一万尾军曹鱼苗,“现在已经有近20斤了,要长到30斤才卖。”由于深水网箱所在海域离岸较远,水质好,这里出产的鱼质量更好。公司养殖的军曹鱼每公斤要卖到近30块钱,价格比传统网箱的鱼要高10%左右,主要销往韩国、日本、美国等市场。
两年前,恒兴公司开始大规模投资兴建深海网箱。恒兴园区是湛江市规模最大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主要养殖军曹鱼、金鲳鱼,以及巨石斑鱼——龙趸。在这片海域,恒兴公司已经安装了15组深水网箱,每组4只网箱,而在附近的特呈岛基地,恒兴公司还在制作更多的网箱准备投放。“一期,我们已经投资了8000万元发展深水网箱,未来,公司将投入3.5亿。”何经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深水网箱是个潜力无限的大产业,它的意义不啻是一次海洋渔业的革命。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但对于近海渔业来说,传统的“靠海吃海”路子已日渐艰难。“1996年,我已经是拥有几百万元的老板,但一场大台风过后,我就变成穷光蛋了!”何经理的经历在许多靠海吃饭的渔民、公司老板身上都时有发生。
海滨城市湛江是广东省重要的海水网箱养殖基地,该市共有传统网箱4.6万箱,年产海水经济鱼2.3万吨,有很多像何经理这样的企业家。
但传统网箱由于抗风浪能力差,只能限于港湾内养殖,而且过度密集、超海区容量的传统养殖,不仅会造成养殖鱼类病害严重,还会影响通航和城市景观。更致命的是,传统网箱多在水深5米处,容易受台风、赤潮、洪涝、寒潮等自然灾害影响。往往一场高强度台风过后,鱼排网箱尽毁、满目疮痍,网箱里养了几年、价值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海鱼一夜之间全部死亡或者逃到海里。2007年,在潮州市饶平县柘林湾,因为台风和洪水袭击,这里的海水养殖业几乎遭受毁灭性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8亿多元。
但是,发展养殖渔业是大势所趋。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郑伟仪告诉记者:“据统计,我国有海洋捕捞作业渔船6万多艘,渔业从业人员近1000万。过度的捕捞使海洋渔业资源面临枯竭,而且2002年中越北部湾渔业协定的生效,势必迫使大批外海渔船向近海挤压,使原本就很脆弱的近海渔业更加不堪重负,渔民的生活出路、渔区社会稳定都会受到影响,发展水产养殖已成为沿海渔民转产转业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