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倒逼,曾作为广东惠州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加工贸易企业,在两头受压的生存窘境中,积极走上了转型升级的道路。
记者今天从惠州市相关部门了解到,该市将于近期出台《惠州市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工作方案》,2012年,惠州768家来料加工企业将基本转型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外商投资企业或其它类型的企业。此外,当地政府将鼓励和引导现有2603家进料加工企业通过更新设备和技术改造、加快自主创新、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创品牌、扩大内销等途径实现转型升级。
据悉,作为最早吸引外资的沿海城市,加工贸易曾是惠州市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该市的石化、电子信息、家电、纺织服装都是在加工贸易基础上诞生和发展壮大的,德赛、TCL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企业不少也是从加工贸易起步的。
2008年,该市95%的机电产品以及97%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加工贸易的发展为惠州率先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然而,加工贸易是一种“游牧贸易”,一旦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低成本要素优势不再,或国际市场动荡,外资就会受到影响。近几年,受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诸多因素影响,贴牌生产企业所获利润微薄。在通胀周期中,成本的上升不可逆转,又无法通过产品提价向下游转移,加工贸易企业处于两头受压的生存窘境。
不少嗅觉灵敏的企业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始主动筹划转型升级之路。惠州金鼎多媒体(惠州)有限公司前身只是一个从事塑料包装等产品的加工厂。随着利润不断被挤压,该公司于2006年和中科院合作,转向为致力于汽车影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目前已成功研发出数十种车载DVD、GPS导航系统、汽车黑匣子系统等产品,成为了该行业的新秀。
该公司总经理叶少甘告诉记者,产业升级容易,但转型风险很大。产业转型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如今,该公司经过了两年的研发期,已经打开国内外市场,预计今年销量可达6000万元。该公司还先后获得香港政府超过1000万元的研发资金。
据了解,惠州市今年将选定100家港台资加工贸易企业制定转型升级计划,帮助企业加快引进先进设备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