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去年人均GDP增速低于GDP约1个百分点

时间:2010-01-06 08:31   来源:广州日报

  是结构调整成果集中体现

  去年人均GDP增速低于GDP约1个百分点

  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结合起来,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是去年经济工作的最大亮点。去年全省人均GDP增速比GDP增速大约低1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来尚属首次,这是结构调整成果的集中体现。

  ——结构调整。这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主线。要加大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分配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等调整力度,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加快发展。

  ——汪洋

  不主动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就要面临“被调整”的命运!昨天,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汪洋书记所作的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再次成为会场内外关注的焦点。

  广东省副省长宋海在参加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第一组分组讨论时表示,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不主动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就要“被调整”。

  自主创新:目标锁定产业化

  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萝岗区委书记薛晓峰说,汪洋书记的报告站得高,看得远,很务实,用了“三个结合”对“三促进一保持”做了高度概括。对于自主创新,报告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是一般的提,而是把目标锁定在自主创新产业化,这是对自主创新目标的进一步深化。

  薛晓峰表示,“双提升”是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也是当务之急。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冲击较大,而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则获益更多。

  “以前加工制造可谓是产业链‘四肢’,现在我们把‘头脑’和‘心脏’都引进了,在现有的土地和产业上作出更多的增量,使得开发区土地的单位产出量更高。”

  薛晓峰说,去年广州经济技术开放区GDP、税收和工业增加值率等六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实现同统计口径增长23%,实现了弯道超越。广州高新区在全国54个高新区中虽然进步较快,去年进入了全国前六位,但是仍有一定的差距。接下来要大力整合分散在六个行政区的高新科技园区,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把自主创新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广州高新区的竞争力。此外,经过八轮的谈判,中新知识城项目已经具备了签约的条件,近期可以着手签约。早签约早报批,争取早日将知识城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

  转变旧模式抢占制高点

  越秀区委书记贡儿珍表示,转变旧的发展模式,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对于越秀这样的中心城区来说有很强的指导性。民生方面,要以百倍的精力,把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解决好。社会管理体制方面,要大胆实践探索,完善新的体制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的渠道。

  为传统产业换上“新衣”

  花都区委书记潘潇则认为,为传统产业建立新的发展平台也是调整结构的具体举措,比如花都对于传统的珠宝产业,与迪拜等地合作,在新白云机场附近打造了一个面向全球的交易平台,将传统意义上作为第二产业的珠宝制造业变为作为第三产业的高端的珠宝交易业。

  调结构我们要坚持下去

  番禺区委书记谭应华说,去年番禺GDP的增长大约可以达到12%,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增长16%,农民收入增长平均达到13%,接近13000元。

  同时,去年除了大项目的进驻以外,很注意科技附加值。“腾笼换鸟”的举措虽然时间短,但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去年番禺一共搞了39个“腾笼换鸟”的项目,总投资70多亿,这些项目的原产业涉及的用地达700多亩。“我们原来有个卖建筑石材的市场,现在改成了创意园,第一期投资了四个亿,创意园的档次非常高,目前正在进行国外的招商。调结构不是一两年的事情,我们要坚持做下去。汪洋书记报告中督办的力度也很大,只要大力抓落实,产业结构调整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会日益凸显。”

  各方热议汪洋报告

  集聚创新资源

  推动深港合作

  省委常委、深圳市代市长王荣说,2009年,深圳的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近一半。深圳的专利申请量2.6万件、专利授权2.2万件、发明专利授权7千多件,都居国内大中城市的首位。

  今年,深圳要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水平。第一是借助载体,夯实基础。要进一步发挥华大基因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和华为、中兴等企业的科研优势。第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集聚创新资源。第三是推动深港合作,建立区域创新体系。

  生态保护摆在

  经济发展前面

  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突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梅州而言,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崛起之路。绿色崛起,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经济崛起为核心,以宜居带动宜业、宜业提升宜居为突破口,以建设广东的生态、文化、平安名城和绿色现代产业基地为目标定位。其中,把生态保护摆在经济发展的前面,把宜居摆在宜业前面,实际上就是把环境建设摆在经济建设的前面。

  文化体制改革

  今年开始攻坚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杨健说,文化体制改革在2010年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

  第一,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文化产品向地方倾斜。今年,要全面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采用地面无线、直播卫星和有线网络等方式,扩大对农村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

  第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第三,必须打造强有力的文化品牌。(记者杨明、黄蓉芳、刘海健)

编辑:杨丽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