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一户人家当住家阿姨的陆大姐,最近逛农贸市场的时间越来越长,看着蔬菜不断上涨的价格,陆大姐常常为一天买什么菜一筹莫展:这蔬菜涨得比荤菜还要快,菜篮子是越拎越重:“我们拿的是东家给的钱,‘下手’前更要精打细算,弄得不好东家会怀疑我动了手脚。”
确实,最近一个月以来,杭州的蔬菜价格悄然上涨,涨幅在15%左右。
居民:怕涨价囤了10多斤大白菜
早上10点多钟,仙林苑农贸市场里仍然人气挺旺。“买点什么菜,来这里看看吧。”摊主热情地招呼着,买菜人则是东瞅瞅,西看看,并不忙着下手。
“这菜真的是贵了呀。”和老伴一起来逛街的李大妈说,她平时不怎么逛菜场的,都是家里老头子一个人来买的。“经常听他说菜涨价了,我没什么感觉,今天来逛了一圈,才算领教了。”
“不久前还卖2元一斤的土豆今天卖到了2.5元,洋葱涨了0.5元,青菜也涨了0.2元。”李大妈说,虽然涨幅也都是几毛钱,买次菜也不大容易感觉得出来,但是一个月下来,也差不多要多花100元了。“我们都是退休职工,孩子的工作也不大好,菜涨价对我们还是有些影响的,这一个月里,肉都少吃了一两回呢。”
李大妈他们买了5个大大的大白菜,用编制袋装着,足有10多斤重。“听卖菜的说,这菜涨价都是因为前段时间北方天气不好。这两天这么冷,可能又要下雨下雪降温了,说不定还要涨呢。所以多买点放在家里慢慢吃,也好省点钱。”
李大妈的经济账是多买点菜囤着,而当保姆的陆大姐则选择少买菜。拎着一些青菜和一块豆腐,陆大姐就离开了菜场,她说,今天东家不在家,自己吃就稍微将就点算了。
陆大姐告诉记者,东家平时都是不定期给她300元,以前她用得还算宽裕的,可现在却觉得紧巴巴的。“现在菜、油、糖、盐……样样都贵了,钱花得特别快,这个月都已经向东家要了两次钱了。”陆大姐说,东家是不逛菜场的,到时还以为她乱花钱了。
本地菜农:青菜一天会有好几个价
上午9点,余杭勾庄东塘河村,冷风刺骨。
泥泞的菜地里,40多岁的钟师傅,手脚麻利地收着田间的芹菜,身后,收获的芹菜已经装了满满一箩筐。
我们朝他大喊了好几声,他才抬起头,对着我们憨厚地笑:
“这段时间芹菜好卖呢,趁着现在,多收点。”
钟师傅在村里租了5亩地,其中3分田用来种西芹,其余的地里,种的多是青菜。收完菜之后,他和妻子会把菜运到不远处的勾庄蔬菜批发市场区卖。钟师傅说,芹菜的价格是最近半个月前后开始上来的。
“前段时间有很多外地运过来的芹菜,北方的居多,数量多了,价格自然就便宜下来了,才卖五六毛一斤呢(笔者注,指批发价)!”钟师傅说,那个时候,尽管很心疼,但也没办法,只能跟着价格走。
北方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让市场里的外地芹菜一下没了踪影。没了竞争,本地种的芹菜,价格就往上涨,现在都卖到1.5元1斤了。钟师傅的地里,还没收获的芹菜只有500来斤了。“等会拿去卖掉,马上就跟着种青菜了,现在本地菜卖得都挺不错。”
附近的菜农老付说,说到底,本地菜要看外地菜的脸色吃饭。“真是一会一个价,我去的时候,刚开始青菜还卖七毛一斤呢,快到5点,就卖到1块钱了!”老付说,他不像别人那样一天到晚在地里收蔬菜,而是隔几天才去勾庄卖一次菜:“等等看吧,说不定还能卖更好的价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