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荒气荒屡屡光顾 武汉能源瓶颈浮出水面

时间:2009-12-18 13:08   来源:湖北日报
<P>  一个月前的首场大雪,让武汉“气喘吁吁”;一个月后天然气短缺未解,电力又拉响橙色警报。就在16日该市对所有可停限的工商用气继续叫停之际,约600家工厂也无奈关闭部分电路让电。</P>
<P>  刚跳出金融危机的旋涡,又遭遇缺电短气的双重夹击。某种程度上,能源危机对武汉的影响要大于一场金融危机,人们惊呼:“狼来了!”</P>
<P>  <STRONG>能源瓶颈近年浮出水面</STRONG></P>
<P>  进入新世纪以来,武汉能源告急的频率越来越快。从2006年至今,4次冬天有3次都为电所愁,而天然气今年也亮了至少4次红灯。不光武汉,整个湖北80%以上的能源都需从外省购进。而在重工业云集的江城,能源供应链更显脆弱。</P>
<P>  天然气完全依赖中石油供应,上游打个喷嚏,武汉都要感冒几天。再看电力,省内虽有诸多火电、水电厂,但电煤命脉却仰仗豫、晋;水电靠天吃饭,一遇到枯雨季节,再大的水电厂只能望而兴叹。</P>
<P>  接连出现的能源危机,将供给保障、有序发展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没有多元化的能源保障,社会发展只能是“沙中建塔”。</P>
<P>  目前,湖北正在兴建2条新的天然气管。其中连接中石油的“西气东输”二线的中亚天然气已于14日启动通气,天然气将从中亚沿中石油的管线输往包括我省在内的内陆,但因管道未修完,预计后年才能给我省供气。电力方面,加大电煤储备的同时,人们渴盼咸宁核电厂建设提速。按已公布的规划,该核电厂装机容量400万千瓦,可挑起全省约1/3供电量。</P>
<P>  武汉大学资源环境专家简新华教授认为,除了多元化能源保障,能源危机还警示出有序发展的急迫。要量入为出,避免高耗能的工业、商业等盲目扩张、重复建设,导致能源失衡。</P>
<P>  <STRONG>“节约型社会”任重道远</STRONG></P>
<P>  能源的发展,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今年4月,中国工程院与湖北省院省合作委员会成立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曾评价湖北,发展的重点倾向钢铁、船舶、汽车、石化,具有明显的重化工特征。虽然重化工业带来诸多问题,但如果不搞重化工业,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养活中国。湖北也是如此,重化工阶段是道迈不过去的坎。</P>
<P>  目前,我省正处于对能源需求急剧上升的重化工业的中期发展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湖北可以无所作为。</P>
<P>  能源贫乏的芬兰可资借鉴。从上世纪60年代初起,芬兰政府对国内可再生能源项目给予补贴,同时实施强硬的能源节约举措,企业节能不仅担当了社会责任,还获得商业回报。现在,满眼森林和湖泊的芬兰成为世界上最环保的国度之一。</P>
<P>  在无法改变能源需求上升的趋势前,节能是全体社会公民必须学会的功课。能耗大户武钢,已经利用高炉生产富余的煤气进行发电,废水循环使用为高炉降温。</P>
<P>  国务院新近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中部地区崛起的4大目标,其中之一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5%,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P>
<P>  <STRONG>产业转型将是“诺亚方舟”</STRONG></P>
<P>  传统工业以节能降耗为核心,未来产业要以高新科技产业为核心。这是今年多位国家级专家与我省高层交流的共识。</P>
<P>  未来一国、一城竞争的核心,不在于生产多少钢、造出多少船;而是科技、品牌、人才的较量。徐匡迪曾建议,湖北要以“两型社会”为契机,借助自有的科教基础,抓紧实行产业升级,特别是重点发展高新产业。</P>
<P>  今年金融危机吹袭,武汉谋划出15个新兴产业,绝大多数是低能耗、低排放,高智力密集型产业,不再依赖大规模投入油、电、煤、气。武汉市市长阮成发说,武汉要在两型社会中率先发展。“高能耗的GDP,我们再也要不起了。”(江萌)</P>
编辑:杨丽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