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10月27日电 题:山西:做“特”字文章使“小”农业走上现代化发展大道
新华社记者晏国政、刘翔霄
原定于24日闭幕的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在广大参展商和各界群众的要求下,两次延长会期。
农博会的火爆是山西近年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所取得成就的一个缩影。虽然是个农业小省,但山西省委、省政府多年来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立足本省特殊资源条件,突出一个“特”字,使全省农业走上现代化发展大道。
“特”字当头破解农业小省“三农”发展困局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区,山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0%以上,干旱、霜冻等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山西很难成为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地。虽然经过多年努力,山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但无论从省内看,还是从在全国的地位看,山西都只能算是农业小省。
相关数据表明,去年山西农业增加值仅占全省GDP的4.3%,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等主要农业指标均排在全国20位以后。
“虽然我们是农业小省,但全省三分之二人口是农民,贫困群众也绝大多数在农村。”山西省副省长刘维佳说。
如何在“小省”背景下破解“三农”发展困局?山西决策者将目光瞄准了特色农业。刘维佳说,资源决定、市场引导、农民选择和政府扶持使山西走上特色农业发展道路。
山西特殊的地理条件孕育了众多特色农产品。该省是知名的“小杂粮王国”,谷子、杂豆、莜麦等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苹果、红枣、核桃等干鲜果产量也居全国前列;雁门关区域自古就有种草养畜传统。在国内外市场,山西的陈醋、小米、芦笋、杂粮等特色农产品深受欢迎。各优势基地的农民也有着种植特色农产品的强烈愿望。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的扶持也进一步促进了山西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近3年来省级财政用于“三农”的投资逐年递增,在安排资金时要求70%以上的生产性资金到基地、到项目,向优势特色产业倾斜,并整合资金用于33个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县建设。各市、县财政也根据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重点给予配套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