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最新动态
农业交流合作
相关评论
政策法规
海峡两岸农业
合作试验区
台湾农民创业园
岛内农业概况
网上展厅
友情链接
重庆台湾农民创业园
中华食物网
海峡农业网
字号:
引进台湾捕捞技术 福鼎渔民到国际公海钓“大鱼”

  时间:2012-07-13 10:12    来源:福建日报     
 
 

  学习台湾技术开展远洋捕捞

  王昌勇,福鼎市沙埕镇南镇村“渔老大”,15岁下海。由于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得厉害,2004年,当时作为村主任的王昌勇决定学习台湾灯光捕捞技术,发展远洋捕捞作业。

  “沙埕港是对台劳务输出点、对台小额贸易点和台轮停泊点。考虑到这些优势,我们决定选派高素质的渔民到台轮上边打工边学习,先后派出30多批次100多个渔民。”王昌勇告诉记者,为了掌握远洋捕捞作业模式与规律,他自个儿也主动跟随台湾渔船远洋捕捞作业船队去国际公海钓金枪鱼。

  从台湾渔民那儿学会了远洋捕捞作业方式,王昌勇决定自己去北太平洋钓鱿鱼。“当时村里的船老大们都说我昏了头,远洋作业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赚到钱的”。

  当初王昌勇没有自己的船,于是想购置一条冷冻船,但至少需要资金150万元。他就开始四处筹资,可渔民们都认为远洋风险很大,对王昌勇的计划半信半疑,有的只肯出借2000元钱。这样,王昌勇足足找了30多个人,才终于筹够了这笔资金。接着,他从台湾渔民那儿买来一条灯光诱钓船,经整修后,于2004年8月出海。回想起首次出航,王昌勇感慨万千。

  “到了北太平洋,头半个月,捕捞产量为零,一个月过去了,产量依然为零。”王昌勇说,当时背负100多万元债务,没有产量,压力就变得越来越大,甚至村里还有人上门讨债。

  “转机出现在九十月份,我们总共钓到80吨鱿鱼,之后捕捞作业就越来越顺利了。到2006年7月,一共钓到270吨鱿鱼顺利返航。”王昌勇兴奋地说,当时鱿鱼的价格是每吨1.1万元,创产值270多万元。

  远洋捕捞能赚钱是最好的招牌。不光是南镇一个村,福鼎各地渔民听到这一消息后,纷纷选派渔民学习远洋灯光捕捞技术,远洋渔船灯光作业本地持证船员2458人,外聘1800多人,掀起了一股投资开发远洋渔业的热潮。

  争取话语权,急需自己的船长

  “我们东南太平洋和西南大西洋公海远洋生产渔船一直很多,但是渔场的海上运输、物资补给、人员中转等环节长期受海外代理垄断,中国渔民一直缺乏话语权。”这是王昌勇一直以来的困惑。

  王昌勇说,远洋渔业生产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大洋性公海生产,但现在一些企业的船长、船员连简单的外语交流都没办法,船员90%左右仅具有初中文化程度,雇用的外地船员中大多数仅具有小学文化程度,虽然我们从台湾渔民那里学到了技术,但我们没有自己的船长,不得不高薪聘用台湾的船长,多数渔船外籍船长一人就拿走了该船三分之一的收益。

  “目前,远洋渔船走出国门以后没有统一的指挥机构,加油、卸货、销售、运输甚至兑汇等一系列产前、产后供销经营活动,几乎全靠外商或台商代理,每年代理商从船队拿走的纯利占40%以上。”王昌勇说。

  远洋渔业投资大,建造一艘普通的灯光鱿鱼钓船就需三五百万元。王昌勇说,南镇村目前的30多艘远洋灯光渔船,大多设备老化,近30%的渔船需要更新,70%的远洋鱿鱼钓船由拖网船改装而成,20%左右是从日韩等国和台湾地区购进的“二手船”。船况差、设备陈旧,单船产量不及韩国渔船的一半。由于整体装备水平与国际上远洋渔船相比差距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福鼎远洋渔业的效益。

  “去国际公海‘抢’鱼,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渔民可以做到,我们照样可以,把国际渔业资源带回国,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福鼎近海渔场的一种保护。”王昌勇呼吁,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信贷扶持,大家联合起来,做大做强远洋捕捞业。(雷顺号 李向娟)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漳浦台企蝴蝶兰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广西(玉林)名特优农交会 海试区展馆“台味”浓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