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最新动态
农业交流合作
相关评论
政策法规
海峡两岸农业
合作试验区
台湾农民创业园
岛内农业概况
网上展厅
友情链接
重庆台湾农民创业园
中华食物网
海峡农业网
字号:
中国东北“粮仓”致力于“以水兴粮”

  时间:2011-07-25 14:19    来源:新华网     
 
 

  作为中国的粮食主产区,东北正在致力于“以水兴粮”,为国家粮食安全夯实基础。记者采访了解到,东北地区在兴修水利的同时,还在全国率先联合开发空中“云水”资源,走出借水支农的新路。

  在中国的七大水系中,东北地区拥有辽河和松花江两大河流,同时还与渤海、黄海相接,毗邻日本海,但东北却又是有名的缺水地带。

  有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东北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151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65%。沿海省份辽宁则是全国重度缺水省份,人均水资源82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3。

  总量缺,分布也失衡。受水资源影响,在东北的广袤土地上,既有“插根筷子能发芽”的风调雨顺田,也有人畜饮水都困难的黄沙地。

  “我们这里是十年九旱,最严重的时候都弃田保命。”辽宁省朝阳县村民王德才说,在辽宁西部缺水地区,经常发生春夏连旱的情况。而在雨水丰沛的辽东地区,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每隔几年就为洪水所扰。

  东北地区气象部门研究发现,过去50年东北地区升温明显。其中辽宁省平均气温上升了1.5℃,降水量每10年减少17.4毫米左右。近20年里,黑龙江省在春、夏季有12年发生全省大范围严重干旱,平均不到两年发生一次。

  干旱已累计让黑龙江省损失两个“北大仓”。由于近年来降水减少,干旱、高温等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加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发展滞后,60年来旱灾已累计造成黑龙江粮食损失1200多亿斤,相当于全省两年对外调出的商品粮总量。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中国如何确保“粮仓”产量无虞显得重要而紧迫。

  “除东部以外,辽宁省其他地方都属于严重贫水区。”辽宁省农委主任刘长江说,而粮食生产从春到秋用水时间偏长,自然降水分布大多集中在夏季,水直接影响粮食产量的丰歉。

  今年初,中国发布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一号文件”,为东北大粮仓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吹响了号角。

  在辽宁省朝阳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打井队正在加紧工作;在吉林省西部干旱地区的乾安、通榆等地,白色地膜覆盖、节水灌溉的农田正大面积铺开。

  未来5年,东北三省均制订了发展水利事业的规划。辽宁省将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50万亩,改善涝区面积500万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8以上;吉林省将建设1000万亩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使粮食生产能力再增加100亿斤;黑龙江省计划投资1500亿元,重点实施农田水利等项目,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5000万亩。

  在东北,各省正建立起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局面。辽宁省水利厅厅长史会云说,今后将从全省各市、县(市、区)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在地面上兴修水利的同时,合力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是东北地区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新办法。

  地理相接、气候相近,农业相似,是东北共同开展人工增雨的便利条件。“十一五”期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初步建立了跨区域人工增雨机制,四方根据区域生态建设、粮食生产、森林防火等需求,联合组织开展人工增雨,提高东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开发效率。2009年8月,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首次开展跨区联合作业,有效地缓解了旱情。

  气象学者表示,世界各国多年的实践证明,科学的人工增雨不会导致污染,也不会形成气象灾害。“相当于将毛巾里的水拧出来更多一些”。

  “全省每年增雨相当于一座大型水库,按照增雨每立方米0.3元计算,直接经济效益接近10亿元。”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班显秀说,“十二五”期间,计划将年人工增雨量从30亿立方米提升至40亿立方米。

  当前,投资逾10亿元的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工程完成并投入运行后,预计每年可多增加降水10亿-20亿立方米,这将为东北正在开展的粮食增产计划增加新的“水源”。 (记者 徐扬 王春雨 刘毅非)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潍坊寿光台湾汉光签合作协议 潍台农业合作结硕果       ·福建沙县台湾农业机械生产项目快速推进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