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海峡两岸农村科技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钟宝华 摄)
中国台湾网12月28日北京消息 27日,参加“海峡两岸农村科技发展研讨会”50余位两岸农业科技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聚首北京,围绕“三通”后两岸现代农业发展的诸多层面行了研讨,展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新前景。
本次研讨会主题为“携手共进 推动两岸现代农业发展”,由科技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台湾经济研究院、台湾农民团体干部联合训练协会主办、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台经杂志社共同承办。科技部副部长曹建林、国台办经济局局长徐莽等出席了研讨会并致辞。
曹建林说,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历经20年的发展,互补特性日益凸显,正逐步形成了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双赢发展模式。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世界经济环境也在发生重大变化,使得两岸经济合作更为重要和迫切。他表示,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理应互助双赢,进一步拓展世界农产品市场,共同促进两岸现代农业大发展。
徐莽表示,在当前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情况下,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具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领域,研讨会的举办,是促进两岸农业合作的良机。
大陆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惠及台湾农民的政策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两岸农业交流。谈到这一点,中华海外联谊会副秘书长傅铁生就表示,实践证明,两岸加强农业交流合作,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期待,为两岸同胞尤其是农民朋友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在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形势下,两岸农业交流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凭借一杯豆浆起家的林炳生,是永和国际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研讨会上,他介绍了自己的成功经验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
林炳生回忆,二十几年前,自己就开始在台湾做很好的豆浆给消费者喝,但因为两岸的隔离,大豆原料一直从美国进口,而无法用上大陆东北三省才有的优质大豆,引以为憾。“但现在终于实现了,而且随着‘三通’时代的来临,类似的众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虽然“三通”基本实现用了三十年,但他坚信未来“三通”上路的三十年,两岸将创造出无限商机。
“面对国际市场,两岸开展合作绝对会占有优势。”台湾农民团体干部联合训练协会副秘书长陈维民略带遗憾的对记者表示,如果10多年前两岸就已经实现了“三通”,也许这一次金融风暴,两岸不至于受到太大影响。不过他也乐观期待:包括加强农业交流与合作在内,两岸过去几年已有但仍未实现的共识,“三通”基本实现后一定会加速完成。
台湾服务业发展协会秘书长李培芬也认为,目前是两岸携手促进农业交流与发展的好时机,将会为农产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领域。“大陆已由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两岸深化合作,携手应对国际市场,做更多富国利民的事,是两岸民众对于‘三通’时代的期待”。(记者 钟宝华)
科技部副部长曹建林在研讨会上致辞(钟宝华 摄)
国台办经济局局长徐莽在研讨会上致辞(钟宝华 摄)
中华海外联谊会副秘书长傅铁生在研讨会上致辞(钟宝华 摄)
台湾农民团体干部联合训练协会副秘书长陈维民在研讨会上做主旨演讲(钟宝华 摄)
永和国际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炳生在研讨会上演讲(钟宝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