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紧荷包“过冬”还是增资扩大产值?面对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大部分中国沿海外向型制造企业选择前者,但也有部分企业选择后者。近日来记者走访江苏、福建等地时发现,部分台资企业正以产业升级、多元经营等增资方式,转“危”为“机”。
台资华宝通讯(南京)有限公司以ODM方式生产手机,二00六年月产量超过六百万台,去年年产量降为四千多万台,今年要完成四千万台目标也产生了困难。公司行政管理处处长刘俊佑说:“我们咨询了很多专家,乐观派认为这次危机呈U型,触到谷底将回升;悲观派说危机是L型,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升。”
企业当然是首先要降低成本,但是降低成本一定会有极限,“平时亮三盏灯,现在至少也要亮一盏”。他表示,真正的重点是开发新产品,大家想办法将高附加值产品推向市场,虽然生产的数量不比以前多,但是希望利用高获利来弥补量的损失。
除了最大客户摩托罗拉,华宝目前正积极拓展HP、PALM等客户的3G手机业务,并且已经新建三条PDA高端手机生产线,试产3G手机,明年第一季就会推出量产产品。公司把以前中低端手机生产量降低,向高端手机发展,虽然年总体产量不会增加,但是产值和毛利率则会增长。
台资南京瀚宇彩欣科技公司从事大尺寸TFT—LCD液晶模块生产,为应对危机,目前正建设中尺寸液晶模块项目,新成立公司总投资额一亿美元,规划建设十八条液晶模块生产线,年产量近四千万台,产值约八十亿人民币,主要集中于目前市场紧俏的七寸至十二寸产品,普遍应用于GPS、数码相框、便携DVD等产品。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庆宗认为,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是应对危机的有效方法,只有把企业做强,才能顶住大风浪。
灿坤是唯一在两岸股票市场都上市的台资公司,旗下的厦门灿坤实业公司董事会秘书罗青兴表示,由于金融海啸导致不少同业关厂,他们的订单反而多起来,成为企业扩大规模的机遇。但企业不会安于现状,在积极扩大内需市场的同时,将研发更多节能、科技含量高的小家电,以应对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公司还将从台湾引进家电网络销售平台,扩大产品在大陆的通路渠道。
已经在厦门经营十二年的台资多威电子公司,为NEC、SONY等厂商生产游戏手柄、触控板、鼠标、键盘以及连接线等配件。董事长曾钦照表示,企业目前应对危机的方法就是货到付款,并且要选择客户,宁可缩小规模、减少订单,也要保持不亏损。同时公司也积极拓展其他业务,已经在房地产和影视制作等领域进行投资,电视剧《海天之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获得不错的收视率。公司希望通过多元经营,实现跨领域、跨行业的发展。
江苏、福建两省集中了大陆台资企业项目近三万个,合同利用台资超过千亿美元。有专家分析,升级改造以及多元化的经营不仅增强了企业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也为台商在大陆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值得大陆其他台资企业,特别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借鉴。(记者 曾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