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50年”,这是台泥集团在广西贵港市写下的等式。2006年开工建设,2008年投产并实现年产900万吨水泥,相当于台泥在台湾的总产能。“在广西干两年,等于在台湾50年。”台泥集团董事长辜成允说。
近年来,桂台经贸交流合作渐入佳境。截至目前,广西全区累计批准台商投资1333项,合同台资额51.72亿美元。“近年来,广西引进台资总额稳居西部省区前列,承接台资转移投资增幅更跃居全国前列。”广西壮族自治区台办主任刘侃说,“台湾已成广西引进外来资金的主要来源地。广西也日渐成为台资转移新的目的地。”
广西渐成台资西移的理想区域
近年来桂台高层交往密切。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将于4月23日率广西代表团赴台,展开为期8天的桂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之旅。2010年7月,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率团访台,足迹遍及岛内18个县市、89个乡镇。2009年5月,马飚曾率大型代表团赴台湾成功举办两岸产业高峰会议——2009年桂台经贸合作论坛。
4月18日,记者在台泥贵港项目白沙码头看到,一排塔形水泥库矗立西江江畔。水泥、熟料等产品经封装后由运输船舶运往珠三角。该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37亿元,去年销售水泥、熟料达770万吨,实现产值8.7亿元。今年,台泥还将追加投资1.5亿元,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除了台泥,富士康、统一、康师傅、旺旺、冠捷等一大批知名台企也纷纷抢滩广西。
广西投资促进局局长杨静华认为,过去20多年,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大部分集中在东南沿海省份。随着区域经济竞争白热化,台资正从生产成本较高的东部向生产成本较低的西部地区转移。台资西移趋势将愈发明显。“面向粤港澳、背靠大西南、联通东南亚,区位优势独特的广西,凭借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成本优势,无疑将成为承接台资西移的理想区域。”广西社科联主席庞汉生说。
南宁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周世进已在广西发展10余年,事业不断壮大。“眼下,越来越多的台商将投资重点转向广西。因为抢滩广西,不仅可开拓广西市场,更可透过广西布局广阔的东盟和大西南市场。”周世进说。致力打造广西最大鞋业生产基地的台资企业兴莱鞋业,在灵山县打造的生产基地已经投产,今年将形成300万双的生产能力。兴莱鞋业还在博白、北流、兴业等县布点,明年将形成1000万双的生产规模。“这里人力资源丰富,生产要素成本低,地方政府服务好。”来自台湾的厂区主管洪裕信表示。
全面营造台企发展“暖环境”
桂台农业合作也全面展开。广西和台湾先后签署农业人员培训、远洋渔业和养殖废物处理等方面的5个合作备忘录;在茶叶深加工、休闲农场开发合作、现代农业创业园建设、农业机械化等领域达成10多项合作意向;在兰花等花卉产业上签订10个合作项目,仅与台湾花卉企业签署的合作项目就达21个,合同投资总额逾12亿元。
杨静华分析,目前台资入桂正呈现两大态势:大企业、大项目明显增加,规模聚集效应开始显现;投资领域由点到面持续拓展,由过去相对单一的制造业,拓展至旅游、商贸物流、房地产、服务业等业态。“广西北部湾经济发展方兴未艾。随着ECFA的签署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所形成的叠加效应,桂台经贸合作将向纵深发展,携手开拓世界市场。”刘侃说。
为吸引台资入桂,广西营造台企发展“暖环境”。目前,广西各级各有关部门已相继出台《关于扶持台资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优惠政策措施,让台资企业“进得来、留得住,有产出、有回报”。此外,自治区台办还会同有关市台办协调国家开发银行,向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等涉台经济园区贷款4亿元。(记者 庞革平 谢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