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创新监督机制 服务对台先行

时间:2010-12-27 09:3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年来,漳州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海西建设、漳州先行”发展主线,积极作为,提升思路,加强对教育均衡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饮用水安全、收入分配、住房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民生事项的监督,并在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上下工夫,努力营造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共享发展的社会环境。

  拓宽领域 提升对台交流合作层次

  漳州市是台胞主要祖籍地、台湾文化重要发源地和台商投资密集区,对台先行先试基础深厚,条件优越。2009年以来,漳州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国务院支持发展海西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福建省委《实施意见》,适时作出关于加快漳州对台工作先行先试的《决定》。《决定》把先行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不仅可增强全市各级机关机遇意识、先行意识和对接意识,还能更好地凝聚两岸的智慧和力量,助推漳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及人员往来的新进展、新突破。

  《决定》的落实拓宽了监督领域。短短一年时间里,漳州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开展关于构建“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体系、培育发展光电产业、做大漳台小额贸易和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等专题调研,提出意见建议,为市委决策提供参考,推动政府落实工作,同时积极参与漳台文化交流,开展涉台文物保护执法检查,强化漳台族谱对接,组团上岛开展经贸考察与互访,主动开启与台湾云林县议会的交流结对,今年还首次邀请在漳投资的台商列席市人代会,参与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工作报告。

  其中,台商列席人代会可谓漳州市人大常委会推进审判机制改革、加强和深化社会监督的创新之举。为进一步维护台商、台胞的合法权益,漳州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切实加强涉台审判工作,着力开展涉台司法服务先行先试。其中,推动设立维护台商合法权益合议庭、涉台案件审判庭和选任台胞担任涉台案件人民陪审员,创造了涉台案件审判机制创新的三个“全国第一”。今年,全市增选14名台胞作为涉台案件人民陪审员候选人。

  发挥优势 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在创新监督的过程中,漳州市人大常委会大力拓展活动平台载体,健全代表小组活动网络,全市建立代表小组971个、代表活动715个,基本做到“四个有”(即有址议事、有心议事、有人议事、有钱议事),侧重做好“四个抓”(即抓基层基础、抓制度规范、抓督促检查、抓交流提升),保证监督工作“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为漳州的重点项目,古雷台湾石化动迁人口3万-4万人,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达3000亿元,项目的实施对推进漳台产业深度对接、深化闽台经贸合作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项目建设过程涉及的环境评价、征地补偿、拆迁安置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易引发群体性事件。针对这一情况,漳州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代表独特作用,通过宣传员、信息员、带头人、维权者的角色优势,保证项目建设和谐推进,并赢得当地群众的信任和好评。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可望于明年4月建成、8月投产。

  除了漳州市对台项目,漳州市人大常委会还高度重视台企自身发展,精心谋划,全程跟踪,主动帮扶、力求高效。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常委会深入到11个县(市、区)和2个开发区走访调研,排查梳理了台企生产经营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政府服务及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向560家台企发放调研问卷,对公安、工商、国土、国税、地税、金融、海关和检验检疫等8个部门进行满意度测评,推动职能部门兑现和落实“重在提请、主动服务”的承诺;协同相关部门深入企业,促进台企尽快解决在新产品项目开发申报、专利产品生产许可等方面的难题,帮助20多家台企积极破解融资、贷款、招工难题,督促落实关于出口退税、土地使用税减免等系列帮扶政策措施到位,推动台企增强信心,攻坚克难,谋求更大的发展。(陈冰川 上官合)

编辑:李学斌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