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11月1日电 (盛捷)“大企业钱满为患,小企业嗷嗷待哺。”“处在科技成果转换阶段的中小企业,几乎没有一家银行和担保公司愿为它们贷款和担保。”……1日,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研讨会上,与会的两岸专家纷纷表示,“很差钱”是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呼吁金融机构关注放款安全,而非只注重担保品。
一头是“很差钱”的中小企业,另一头是手捏大把资金,却因企业缺少抵押物或担保而不敢放贷的银行。台湾东吴大学商学院教授戴立宁直指要害,从银行现行的信贷制度看,“银行的信用贷款非常少,大部分贷款都是抵押贷款,需要担保品,这恰恰是中小企业最大的‘软肋’。”
“由于很多银行等金融机构都是担保品为标准,本来应该是大众资产的银行,却变成了有钱人赚钱的专有工具。”戴立宁很犀利的说。
“有钱的话干嘛要问你借钱,只要告诉还款来源不就行了?比如说我有一个订单或项目,订单到了我自然有钱”,戴立宁认为,中国应逐步建立“信用资产”的观念,抛弃“担保”观念,应关注放款安全,如信用、目的、人以及收入。
对此大陆方面的专家也有同样也认为处于创业生存期的中小企业,无法得到直接融资。
科技部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会副院长王元认为由政府提供专项基金或成立担保公司,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问题,也是一个办法。此外,除了商业银行,现在还在筹备科技银行,专门解决由于风险以及信息不对称的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王元指出,中国风险机构擅长产业后端投资、跟进投资,善于利用政府资源、规避风险。但这导致所谓的风险投资根本没有风险,而真正需要创业生存期的中小企业,根本无法得到直接融资。
同时,王元还指出,其在对江苏,浙江地区的调研中发现,中小企业死亡率最高的障碍是缺乏职业经理人的介入支持。解决融资之后,还需要解决什么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