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9月16日电 (郭熙婵)“福建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发展‘海洋经济’的思路是很有远见的选择。”台湾海洋大学教授、台湾水产学会理事长李国添在16日举行的海峡两岸水产养殖与种业学术研讨会上如是说。
当天,作为第七届海峡渔业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2012海峡两岸水产养殖与种业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福州举行。本次研讨会围绕水产养殖与种业展开,来自闽台两地专家学者共议加快水产养殖与种业创新话题。
本次研讨会正值福建省出台《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背景下举办,对于福建“海洋经济”的发展前景,来自台湾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看好。
“海洋渔业其实是最节能减碳的行业,既不占用土地,也不浪费资源,相比其他农业而言,发展空间巨大。”李国添表示,福建省的自然条件本身就适合发展海洋经济,有了政策的支持,相信会发展得更为迅猛。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陈泽銮介绍,近年来,福建渔业总体水平居于全国前列,仅2011年,福建渔业总产量就达609万吨,居全国第三位。
“海峡两岸的水产合作有着深厚的基础和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一直走在两岸农业合作的前列。随着ECFA签署生效,两岸在水产各方面的交流必定日益频繁。”陈泽銮表示。
李国添对此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他说,目前两岸的水产业处于一种互补的状态,加上闽台两地居民对于海鲜的共同喜爱,使得两岸的水产合作存有巨大空间。
李国添进一步举例说明,例如台湾在虱目鱼的养殖上已进入永续阶段,但大陆在这方面还处于空白,因此就虱目鱼的养殖培育上,两岸便可进行交流合作。另一方面,例如大陆的“大黄鱼”在台湾很受欢迎,但由于台湾不具备养殖条件,因此,大陆“大黄鱼”出口台湾市场也很大。
“台湾渔民以前常说这么一句话‘两岸万家灯火,同在一个海洋’,两岸交流其实最早是从水产交流开始,希望这种交流合作能延续下去。”李国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水产品的贸易往来,学术交流、科技合作也是日后两岸交流合作的主线。
本次研讨会上,闽台两地近20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台湾水产种苗产业之现况与展望》、《坛紫菜两种选育技术的研究》、《台湾西南海域养殖长牡蛎成长之研究》、《大黄鱼遗传改良记住的研究与应用》等学术演讲,并为促进海峡两岸水产养殖的持续健康发展献言献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