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效应冲击台商版图 回流岛内绝不会成主流

时间:2010-06-17 09:1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日台湾鸿海集团旗下富士康科技连续两次宣布大幅加薪。作为全球电子代工龙头企业,富士康加薪动作如此“猛烈”,其示范效应已经引起行业乃至全球震动。应该如何理解富士康的加薪?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只能忍受的“地震”

  6月2日富士康宣布,深圳厂区一线作业员6月1日起将获得加薪,幅度超过30%。富士康表示,这是基于物价、生活费用上涨、集团整体经营状况做出的决定,此外,加薪将让员工在减少加班下也能增加收入,并拥有足够的休闲时间。

  过去几个月,富士康深圳厂区接连发生12起员工跳楼事件。有媒体报道立即指出,加薪是富士康的危机处理方式。

  然而不到一周,6日,富士康宣布再度加薪。若考评合格,深圳厂区一线作业员薪水将由1200元提升到2000元,增幅超过66%。

  针对富士康薪资连二涨,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解释,以前鸿海在拟定薪资结构上,走的是跟随者(follower)路线,多半依据市场平均薪资再做微调,但第5跳后,我重新思考,发现90年代的员工要的是更有尊严、更有希望的工作,在想通这件事后,鸿海决定由从前的“跟随者”转型成为“破坏性的创新者”,以后的薪水水平希望可以与国际级的企业比美,让鸿海真正成为一个“愿意付得起高工资的领航者”。

  郭台铭还强调,“鸿海调薪做的是符合潮流的事,调薪绝对是健康的”,“与其一次调一点,还不如一次涨足,反倒有助于凝聚向心力。”

  富士康大举加薪在海峡两岸掀起波澜。

  电子代工劳动密集,利润微薄,富士康是业内龙头企业,工资涨幅逾倍,势必给其他在大陆的同行,特别是台商带来不小的加薪压力。岛内有人形容,这是欧元贬值冲击之后,另一个不可控制、只能忍受的人为地震。

  受富士康加薪压力影响,全球最大电脑显示器生产商冠捷科技已宣布,今年下半年,将再加薪15%至20%。该公司已在今年1月上调大陆员工薪资15%。

  然而,一堆口袋不深的台资和外资企业极度紧张。近年来,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加连连,现在若比照富士康大幅提薪,企业吃不消,若不提,恐怕招工困难人才流失。

  深圳台商协会会长黄明智向媒体透露,最近深圳台资企业老板有在一起讨论加薪事件,大家认为,加薪应该循序渐进,而不是一下子抬高,否则承受不了。他表示,深圳地区员工的基本薪酬涨到1200元,企业尚能承受,但涨到2000元,工厂就没有财力跟得上了。

  产业调整箭在弦上

  全国台企联会长郭山辉近日在北京表示,随着大陆经济发展,人工成本上升,台资企业势必要加薪,只是幅度速度不能太大太快,以10%为宜。

  有大陆权威媒体评论也认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必然趋势。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这可能构成负担,但也会吸引到更多务工人员。同时加薪也可以“倒逼”企业技术革新,创新管理,实现产业升级。

  如此看来,富士康加薪有“顺势而为”的意味。

  富士康顺势而为的,也包括公开下一步的发展计划。6月8日,郭台铭向媒体开放鸿海股东大会。他在会上表示,富士康将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发展无人生产线;至于劳动密集型、自动化程度较慢的工作,就迁到中国中西部,这些在两三年前就开始做了。

  生产线西进和产业升级都是台商面对人工成本上升,进行产业调整的手段。

  英业达替惠普代工笔记本电脑,董事长李诗钦对媒体表示,富士康加薪事件爆出,工厂将加速移往内陆,英业达重庆厂区的建置顺利进行,估计11月即可进入量产阶段。

  在大陆雇有3.5万名员工的全球最大电脑键盘制造商群光,也准备前往重庆觅地建厂。该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吕进宗告诉媒体,人工成本上升,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途径,我们当然会受冲击,但是要赶快调整。

  将生产线复制到西部毕竟是被动做法。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院长陈明璋向媒体表示,台商必须体认,转型升级是不得不走的路。企业应该早下苦工夫,不断创新产品,这样既能摆脱微利的压力,又能创造价值,自定游戏规则。

  《联合报》文章也指出,台商不能再因循走老路,大陆不再是低制造成本的生产基地,不再是不要求环保,不再是重资本家、轻劳工权益的地方。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经济室副主任朱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富士康加薪引发的群体效应,将推动包括台商在内的企业应对人工成本增加,加紧谋求产业升级,加速我国产业结构主导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过渡的进程。

  留下还是回流

  除了“西进”,台商“回流”也是此次加薪事件凸显的话题。

  日前,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焦佑钧向岛内媒体表示,富士康加薪意味着大陆生产成本不断上扬,在成本考虑下,未来三五年内,台资电子工厂离开大陆将不可避免。他表示,公会将推动台湾电子业“南进策略”,率台资电子工厂前往印度、印尼、越南等其他生产成本更廉价的地区。

  另外据岛内媒体报道,目前有意回台投资的电子企业至少有3家,就连鸿海集团也要岛内经济主管部门协助寻找新厂址,发展高阶生产线。一时间,台商会否大批回流成为岛内舆论话题。

  6月10日,台湾裕隆集团总裁严凯泰在“2010台湾浙江经贸文化合作论坛”上表示,企业的经营不是只看薪水而已,外界最近一直在讨论大陆员工加薪潮,认定台商都该撤离大陆市场,这种论调“很肤浅”。他还说:“市场还是在那边,大家还是要在那儿立足……怎能说薪资变高就要撤退了?开玩笑嘛!”

  台湾工商协进会理事长黄茂雄也表示,现在台湾的薪资还是比大陆高,他不认为大部分台资企业会回流。

  有岛内经济主管部门官员也对媒体说,大陆台商要回流台湾,就要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否则就没有回台设厂的必要,因为岛内人工仍然高于大陆,在岛内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没有竞争力。

  朱磊告诉记者,因所处行业不同,台商针对回流,反应不一而足,但是回流岛内绝不会成为主流,因为岛内除了租税轻以外,缺少其他优于大陆的投资条件。他还认为,劳动密集型台资企业加速向大陆中西部布局是必然趋势,那里的投资环境要优于越南、印度等地。

  两岸经贸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后,依存度可谓越来越高,大陆市场占台湾出口的四成多,岛内上千家上市上柜公司几乎都有在大陆投资设厂,不少企业的大陆出货比重早超过公司的五成以上。岛内舆论指出,“富士康效应”引发的波涛,将如何冲击与改变两岸经济形态、台商版图、甚至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力消长,值得各界关注与及早因应。(记者 王昭)

编辑:李学斌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