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对台交流,互利双赢”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暨第七届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5月18日上午在福州市隆重举行。本届海交会举办于国务院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西《意见》出台一周年之际。与往届相比,本次展会不仅规格高、规模大,而且对台特色更加突出,交流内涵更加丰富,诸多亮点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亮点一:打造海西“第一会展中心”全新形象
为了打造“立足海西、联结两岸、面向世界”的一流经贸盛会,本届海交会首次启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新展馆总面积达8万平方米,分左右两个展馆,每个展馆面积4万平方米,主要设置中心馆、台湾馆、汽车展馆、装备制造业馆、出口基地品牌馆、亚洲时尚用品馆、中国(福建)消费品全球采购交易会展馆、海峡西岸经济区暨协作城市映像展馆、福建商贸行业投资合作洽谈会展馆、中国·福州海峡版权(创意)产业精品博览交易会展馆等10大展区。
福建第一大岛平潭岛地处海西“桥头堡”,自国务院支持海西《意见》出台后,就成为海峡两岸关注焦点。在中心馆首设的“平潭综合实验区”展示区,与会宾客既可以通过400平方米专馆及180平方米的三维电子互动沙盘,全方位了解平潭综合实验区整体布局、两岸合作远景规划,还可以借助海交会平台,将“平潭馆”作为走入平潭、参与大开发的快捷通道。
同时,本届海交会充分利用比往届扩大的展区,紧紧抓住交流合作的新契机,在活动内容上做足“先行先试”的文章。5天展会时间,除了展示海峡两岸经济发展风貌、台湾县市映像和特色产业产品,还举办海西投融资论坛暨投资项目对接会、第六届国际商协会领导人会议暨现代农业项目对接会、海峡版权(创意)产业精品博览交易会、漆文化传承与创新高峰论坛等重要经贸文化活动,进一步扩大海峡两岸商品交易,推动两岸产业互补对接,促进两岸双向投资。
开幕式当天共完成签约项目60个,投资总额逾300亿元,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嘉宾、客商赴会,423家台资企业参展。两岸交流、三会联办、万商云集、共谋发展的盛况,再次彰显了海交会作为对台经贸交流和“先行先试”的重要窗口作用。
亮点二:促进榕台交流合作成果双向对接
本届海交会上,参展台资企业展位904个,参展面积达1.9万平方米,大幅突破往届水平;台湾馆首次按行业分类布展,9大展区各具特色,其中特色食品展区最大,众多一线品牌首次参展;台湾地区的华硕电脑等20多家知名企业,在消费电子展区与大陆大型企业携手联展;高雄市首次自行特装布展,和金马澎一道打造“精品展馆”。
曾连续三年获得台湾“经典好米”殊荣的新丰春上米,首次亮相海交会台湾馆。据悉,由国台办和国家质检总局特批允许,此次从福州口岸进口台湾大米共300吨,成为继2005年海交会台湾水果零关税登陆后的又一次突破。台湾大米登陆大陆,必将给台湾南部农民带来良好的发展机会和经济收益,也有利于加速两岸粮食产业对接,拓展两岸农产品贸易合作新领域。
本次海交会上,福州市上台签约的具有代表性的重点项目就有22个,总投资近280亿元人民币,项目涉及汽车、通讯、商贸、旅游、电子信息、动漫创意、建筑工程等行业。其中,台资项目占7个,都是千万美元以上重大项目,总投资额7.29亿美元,利用台资3.97亿美元。这些项目的签约,尤其是签约台资项目的快速增长,充分体现福州市作为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会中心城市,正迎来发展的大好机遇。
亮点三:展示文化创意产业广阔发展前景
本届海交会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活动数量是历届最多的一次,中国·东方漆空间创意园、芍园一号文化创意园等一批创意园和创意产业基地在“5·18”期间动建或开园,中国·福州海峡版权(创意)产业精品博览交易会、漆文化传承与创新高峰论坛等活动也精彩纷呈。
作为本届海交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海峡版权产业精品博览交易会,集中展示了两岸各类版权创意精品,为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交流、产品交易和项目合作搭建重要平台,为版权产品的市场化、产业化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次版博会馆位共设7个展区,即动漫作品展示区(含机器人表演)、工艺作品展示区、建筑设计展示区、木雕展示区、石雕展示区、漆艺展示区、陶艺展示区,共有220多名客商和1350多件作品参会参展。
为了推动创意产业向创意经济转变,此次版博会突出海峡特色和版权概念两大特点。在各展示区中,台湾参展企业及作品份额占20%—30%,大陆地区占70%—80%,达到了海峡两岸同类作品共同展示的目的;版权、创意、精品、交易特色凸显,集中展示各类具有版权价值的创意精品,通过展评结合、展销互动等多种形式,推动全社会共同保护版权,鼓励企业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及产品版权附加值。
一年一度的海交会,是福州市招商引资工作中活动集中、客商密集、项目洽谈签约和动工投产频繁的“黄金”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本届海交会的一大主线。“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海交会的各项活动无不与此息息相关。齐聚海西战略的大旗之下,凭借独特的地缘优势和优越的软硬环境,福州省会中心城市千帆竞发,百舸争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