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节能政策点亮台湾LED的路灯商机
两岸实施节能政策,2012年正式启动路灯全面LED化标案、补助或扩大试点,为台湾LED厂带来照明新契机。
大陆LED路灯政策方面,不但从“10城万盏”在2012年起扩大为“50城200万盏”,且在3月20日组织而成的“2012年半导体照明产品财政补贴推广项目”公开招标案的LED照明补贴,产品包括室内筒灯、射灯以及路灯。原本台湾LED厂难打入大陆LED路灯标案障碍,因为“两岸LED产业搭桥会议”可望谈定共通标准、测试,让原本不得其门而入的台商有机会加入。
在“两岸LED产业搭桥会议”带动下,两岸LED试点计划陆续展开。其中,第1阶段LED路灯试点计划,选在厦门、广州两城市展开。厦门总计淘汰1000盏LED路灯,第1期400多盏更换完毕;广州则是在地铁2号线,装置1万盏LED室内照明灯。两岸官方期望可以深化合作关系,希望未来将推动第2阶段合作,也就是从城市扩及到省份。台湾晶电董事长李秉杰对此指出,这对台湾LED厂商来说,在标准、测试上能与大陆共通,扩大的试点便成了进入这个市场的敲门砖。
素有“两岸LED产业教父”称号的台湾亿光电子公司董事长叶寅夫表示,台湾LED发展起步早,产业供应链、技术和设计理念、管理效率等方面都很先进,而伴随着大陆近年来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扶持,LED产业发展迅猛,人力、市场日益成熟,“两岸LED产业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国际市场,走向世界。”
专家点评:两岸环保产业合作多利用市场机制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易斌表示,两岸绿色环保产业合作开始得很早,大陆现在比较有优势的产业,一个是水务,另一个是大气污染控制还有新兴战略产业,即节能和新能源。大陆在新技术运用、产品和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缺点,而台湾绿色环保企业,在和国际接轨包括投融资的管理模式,运行模式等方面值得大陆学习。
两岸环保合作,特别是科技和产业合作这块,大陆方面在法规、政策和制度上基本上没有障碍,地方上也有很多优惠政策。现在两岸环保合作不太接轨的可能就是市场准入和投融资的问题。这块实际上不光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市场运行机制问题。因此两岸联合去开拓国际市场,一定是利用商业模式,才能取得更大收益。
专家点评:社科院台研所经济研究室主任朱磊
发展绿能产业对两岸来说,是应对全球暖化、油价飙涨等不利因素的重要政策,而台湾则制订了绿色能源产业旭升方案:其一是能源光电双雄,主要是太阳能光电和LED照明,希望把台湾发展成全球前三大太阳电池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LED光源和模块供应基地;其二是能源烽火轮,以风力发电、轻能、电动车等为主,希望使绿能产业成为台湾的新兴主导产业。
两岸在技术、资金、人才方面具有互补优势。大陆有丰富的再生能源和广阔市场,而台湾绿能产业则是岛内六大新兴产业之一,如两岸绿能产业发展结合在一起,会有更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