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称退休年龄暂不调整 弹性退休需配套改革

时间:2012-06-21 10: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21日电(财经频道 种卿) 6月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在回复网友提问时曾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必然趋势,人社部将会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此言一出顿时引起舆论热议,就现下国内老龄化的水平,到底选择什么时机推出弹性“退休制度”更为合适;面对各方的不同诉求,政府又该推出哪些配套改革措施以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人民日报》20日报道指出,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对“弹性退休”政策做出解释时表示,目前,人社部的确在对“延迟退休年龄”展开研究以为国家提出相关建议;但进行政策研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事实上,早在2005年,当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进行过此类研究。

  “延迟退休”时机未到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退休年龄政策方面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退休年龄偏低与人口寿命延长的矛盾。目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3.5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二是女职工按不同身份执行两种退休年龄,实际工作中引发诸多纠纷。

  不难看出,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大是提出“弹性退休”政策的重要因素,或者说就是主要原因。“养老金缺口”所带来的支出压力,早已是业界共识。许多业内人士就认为,延迟退休可成为缓解这一压力的重要途径。

  但是,从养老金的收支状况来看,目前中国的养老基金并无压力。据人民网19日消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督司副司长张浩在当日举办的中国养老金融论坛上表示,目前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余已经达到1.9万亿。

  此外,从近期来自媒体的多次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公众对“提高退休年龄”普遍抱以反对态度。6月6日,在人民网推出相关调查的1日内,就有78.5%网友表示反对弹性延迟领养老金年龄,认为不利于年轻人就业;仅有10.6%人支持,认为平均寿命延长,养老金缺口大;另有8.6%持中立态度,认为应该根据自愿来选择是否延长。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我国实际退休年龄在53岁左右,很多地方面临大量提前退休的情况。虽然不少地方近年出现“用工荒”,但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劳动力大国,就业形势在今后一段时期仍将十分严峻。因此,像一些媒体所说的“退休年龄提高至65岁甚至更晚”,不会在近期立刻实施。

  协调各方诉求仍需配套改革

  如果“延迟退休”制度一旦推出,就意味着所有的在职员工都将按照新规定的退休年龄执行,但由于劳动者的工作环境、收入情况以及利益点等方面的差异,对政策的态度也可能截然相反。

  人民网报道称,延迟退休很有可能造成利益集团的不公平分配,延迟退休尤其不利于普通劳动者。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社会保障系副主任李晨光曾,对于企业职工工资低,工作条件恶劣,尤其一些临近退休的下岗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和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人员延迟退休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因为缴费增加,而领取养老金总数减少。

  与此同时,“延迟退休”政策可能对年轻人就业的影响也备受关注,且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从短期来看,延长退休年龄会缩减岗位需求,影响年轻人的就业形势;而也有专家认为,延长退休年龄对就业的影响取决于延迟的方式,从长期来看,退休年龄的高低和宏观就业量不存在直接关系,延迟退休年龄与就业没有必然的联系。

  可见,单一政策的改革和推出很难具备灵活性,其作用效果也较为绝对且很难通过长期的实施进行解决。因此,解决老龄化加剧引发的养老金缺口问题,需要对社保制度、退休制度甚至是就业制度的多方面调整共同达成,而非单一措施就能根除。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褚福灵就表示,为应对老年风险,中国应建立老年风险的内在应变机制,例如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制。可以考虑采取“女先男后,小步渐进”的延长退休年龄方略,把退休年龄提高到一个适中的年龄段。另外,中国可以借鉴一些国家采取间接提高退休年龄的办法,以减少提前退休者的养老金数额。(中新网财经频道)
编辑:孟雅诗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