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闭幕 达成19项共同建议

时间:2011-05-09 09:26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1年5月6日至5月8日,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成都举行。(中国台湾网 田云鹏 摄)

  中国台湾网5月8日成都消息 以“深化两岸合作,共创双赢前景”为主题的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8日下午在四川成都圆满闭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出席了闭幕式并分别致辞。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宣读了论坛的“共同建议”。

  贾庆林在闭幕式的致辞中指出,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再次显现了国共两党交流对话平台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在本届论坛上,与会人士围绕“深化两岸合作、共创双赢前景”这一主题,倾心对话,务实探讨,提出了内容丰富的“共同建议”,明确了交流合作的方向和重点,反映了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这些建设性意见,不仅可以为两岸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重要参考,而且可以为两岸各界深入探索两岸关系发展带来重要启示。可以说,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切实发挥了汇聚各方智慧、增进各界共识、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先导作用。

  今天下午的闭幕式由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与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共同主持。

  王毅指出,本届论坛形成的共识和“共同建议”,汇集了与会人士的智慧,反映了两岸同胞的愿望,顺应了两岸关系发展的需要,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特点:

  第一,是要确保两岸关系稳定发展。与会人士认为,三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给两岸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这种局面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值得珍惜。之所以能形成这种良好局面,关键在于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了基本互信,保持了良性互动,为两岸交流合作、协商对话营造了必要环境。当前,大陆已开始实施“十二五”计划,台湾方面的“黄金十年”发展蓝图也正在形成,双方都将促进两岸经济合作作为重要内容,都希望实现两岸的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而要实现这样的前景,至关重要的是,必须巩固两岸双方业已形成的共同政治基础,必须保持两岸各自政策的稳定,必须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

  二是要切实为两岸同胞办实事、谋福祉。与会人士普遍认为,2008年5月以来的事实证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正确的路,沿着这条路向前走,就会为两岸同胞谋得更多福祉,带来更多利益。针对当前两岸同胞普遍关心的问题,“共同建议”明确提出要确保ECFA早收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要开展两岸核电安全的交流与合作;要协助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增强竞争能力;要建立畅通、有序、常态的农产品购销渠道;要切实保障台商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要为台资企业产品打开大陆内销渠道;要支持台湾民众在大陆创业,支持两岸青年就业与交流合作等,这些建议项项事关两岸同胞的切身利益,件件符合两岸民众的实际需求,将促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两岸各界尤其是基层民众。

  三是要重视加强两岸青年交流。本届论坛首次将两岸青年交流作为研讨议题,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在两岸各界大交流的进程中,两岸青年本来就是最富有朝气的生力军,理应成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先锋队;论坛提出了加强两岸青年交流的思路,丰富了两岸大交流的内涵,必将对两岸关系的未来产生积极影响。在两岸经济合作已取得长足进展情况下,我们应当比以往更有力地推进两岸的文教交流合作,共同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不断增强共有的中华民族认同,切实深化两岸人民的心灵沟通与感情交融,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夯实思想基础、提供精神动力。

  四是要探索落实论坛共同建议的机制。从2006年4月举办第一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以来,每届论坛都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共同建议”。本届论坛回顾了历届论坛“共同建议”的落实情况。我们从中不仅体会到这些“共同建议”的前瞻性和先导性,也感受到与会代表为推动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付出的巨大努力。迄今累计超过100余项的“共同建议”,多数已化为现实,成为政策,或正待落实。为了不辜负与会代表付出的努力和寄予的期待,本届论坛首次提出要积极推动与落实论坛的“共同建议”。我们希望国共两党和两岸有关部门能根据大家的意见认真加以落实,争取逐步形成与论坛作用相适应的有效机制,从而更加发挥好论坛的重要作用。

  蒋孝严在闭幕式上宣布了与会各界人士经过充分交流研讨,提出的19项“共同建议”:

  1、以大陆“十二五”规划与台湾中长期经济发展构想(黄金十年)为契机,积极落实ECFA,扩大两岸经济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完善合作机制,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

  2、完善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确保ECFA早期收获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考量双方的实际情况,积极推动后续商谈,按照平等互惠、循序渐进的原则,商签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争端解决等后续协议,逐步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

  3、因应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整合持续发展,两岸应继续加强合作,研讨共同参与华人经济区及连接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可行性,提升应对国际竞争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4、加强核电安全交流与合作。支持“两会”将核电安全纳入商谈议题。推动两岸建立核电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加强两岸核电安全专业机构合作,针对核电事故应急管理与安全技术进行深入交流,提高两岸核电安全水平,共同预防核电事故。

  5、深化两岸产业合作。合力建构完整的产业链与价值链,推动创新、品牌、行销、通路等交流合作。加速产业标准合作,发展产品之相互认证机制,共同推进产业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共同开发国际市场。推动两岸新兴产业研发合作。加强现代服务业交流合作,探索科技服务业的培育和创新模式。

  6、深化两岸金融业合作。加强两岸金融监管合作,共同维护两岸金融市场稳定。依互利互惠原则,务实推动两岸互设金融机构,积极为双方金融业准入提供便利。推动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

  7、鼓励两岸中小企业加强合作。建立两岸中小企业交流合作平台,扩大中小企业参与两岸经贸合作领域,协助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其应对市场竞争和适应技术变革的能力。

  8、深化两岸农业合作交流。鼓励两岸农业界共同推进两岸农业科技经营创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共同努力建立畅通、有序、常态的两岸农产品贸易渠道。加强两岸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农产品商标及品种权保护、食品安全、检验检疫等方面的合作,逐步解决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相关问题。

  9、推进两岸双向投资。共同营造有助两岸资源互补、产业合作的投资环境,逐步减少相互投资限制,以利双方企业在两岸进行合理布局,共同开拓全球商机。

  10、尽快商签两岸投保协议。充分发挥既有平台和机制的作用,妥善解决台商关切的问题,切实保障台商合法权益及其人身安全。

  11、加强对大陆台资企业的辅导和扶持。协助台资企业利用大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市场机遇,把握ECFA实施的有利时机,调整发展策略和市场布局,实现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鼓励和支持两岸有关方面举办形式多样的台湾名品展,扩大台资企业产品内需市场的销售通路。支持台湾民众在大陆创业,并提供就业便利。

  12、构建两岸交流合作新平台。鼓励两岸企业共同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及重庆两江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大陆新经济区的开发与合作。

  13、推动建立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机制。继续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逐步扩大两岸文化交流规模,促成文化信息交流管道的多元化,实现两岸文化交流的制度化与常态化。鼓励两岸民间团体开展文化交流,深化两岸在文化创作、研究、推广等领域的合作。

  14、继续推动两岸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扩大两岸出版物贸易、版权贸易及影视业合作,加强技术合作与项目合作,共同开拓海外华文市场,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拓展交流合作管道,加强业务往来和沟通协调,并探讨市场准入与通路议题,增强两岸文化产业实力。

  15、落实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强化协处机制,共同防止抢注及打击仿冒盗版等侵权行为。持续进行业务主管部门人员交流,提升两岸知识产权的创新、运用、管理和保护水平。

  16、加强两岸青年交流。推动两岸青年交流制度化,构建实质交流平台。鼓励两岸学校、青年团体建立联系及交流互访机制。举办两岸青年交流、寒暑假营队活动,促成更多两岸青年参与。

  17、支持两岸青年就业创业与合作交流。鼓励两岸青年就职业生涯规划与提高就业竞争能力相关议题进行交流座谈,加强两岸青年创业团体互访交流,推动两岸大专院校创业竞赛活动与交流,培养两岸青年的创新思维。

  18、深化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两岸青少年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办学,鼓励两岸互设学生服务机构,促进两岸教育事业共同发展。

  19、针对论坛达成的共同建议,积极推动与落实。(中国台湾网 芜同)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