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最新动态
两岸金融交流
分析评论
相关政策
字号:
理财产品暗流涌动 高收益信托暗藏陷阱

  时间:2013-01-14 09:25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2年是理财产品狂飙突进的一年。一方面是募集资金规模逾20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即将突破7万亿元的信托资产规模,市场上数不清的投资公司;另一方面是频频曝光的理财陷阱,业界对影子银行的担忧加剧……

  业内人士认为,在影子银行迅速膨胀的过程中,信托公司等机构扮演了重要的“吹鼓手”角色。高收益背后往往存在被人忽视的陷阱,针对迅猛发展的理财产品应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监管体系。

  “小银行”隐患缠身

  华夏银行理财产品兑付事件所引发的余波至今尚存。有消息称,北京等地的四大国有银行已经暂停代销信托产品。

  “昨天工行的人还打电话问我最近有没有好的信托计划,他们可以推荐给客户。”上海某信托公司的业务骨干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他表示在上海市场,信托产品并没有被银行“封杀”。

  在工行上周发行的理财产品中,募集资金所投资的信托计划受托人仍有写明为中海信托等信托公司的情况。而一些募集规模动辄20亿元的理财产品投向并不明确。说明书中仅泛泛称投资对象包括债券、存款等高流动性资产、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等。

  “可能连中海信托公司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工行发行的产品对应的是他们信托公司哪项信托计划。”上海某信托公司的业务骨干指出。而在信托公司一端,与银行理财产品对接的可能也是资金池。

  银行资金池有三个最突出的问题。首先,没有准确的信息披露。对外界而言,银行的资金池就是一个黑匣子。这就很容易导致银行表内外资产的随意流动。最严重的后果是使上市银行的财务报表失真。其次,银行资金池之间,或者与信托公司等其他机构的资金池对接、交易时,没有公平评价。定价缺乏规范的后果就是银行能轻松操纵单个银行理财计划的收益。第三个问题是单个理财产品没有做到账户隔离。造成各个理财产品的质量不同、收益不同、期限错配。

  业内人士把近两年银行高速发展的理财业务看成是银行结构的“异化”——在一个以传统信贷业务为主、接受严格监管的传统“大银行”旁边,再造了一个由银行理财资金池构成的“小银行”。这个“小银行”的危险之处在于,没有资本、没有拨备、杠杆率得不到控制,因而是银行的影子。其作用在于帮助银行逃避监管,获取“小银行”持续运作所产生的滚存收益。一旦这个“小银行”的坏账率超过一定比例,风险会立即传导给其母体,“大银行”出于声誉风险的考虑,将被迫去救“小银行”。

  Wind统计显示,2012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达3.16万款,平均每个工作日就有147款银行理财产品在售。中国社科院2012年12月发布的《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3)》亦称,保守估计2012年全年的理财产品发售量将不低于3万款,募集资金规模流量不低于20万亿元。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2013货币步入收敛轨道 货币增速或为13%       ·超千亿民资进军金融业 错位发展占领市场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