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最新动态
两岸金融交流
分析评论
相关政策
字号:
银行被“贴罚单” 防范个人金融安全不能大意

  时间:2012-04-23 13:12    来源:金陵晚报     
 
 

  在深圳花1800元,就能买到一个包含有2800万条个人信息,其中包括20名外地富豪信息的硬盘。

  或许你的个人信息已经被泄露,你的信用安全和资金安全还能让人放心吗?

  众所周知,个人财产情况一般只会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掌握,这些信息到底是从什么通道泄露出去的,才是一个让人感到心寒的问题。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如此大量的个人信息,其中还有富豪的电话和个人财产情况,银行的员工有很大的嫌疑。

  日前,一位市民就发现银行在其不知情、未授权的情况下查询了他的信用信息,并将银行告上法院。“个人信用信息不能无责任、随意地被银行查询。”

  南京玄武区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民生银行南京分行侵权行为成立,被告书面向原告赔礼道歉。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依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对银行进行了行政处罚。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法律还不健全,在对银行泄露个人信息行为无法取证的情况下,单就私自查询信用信息起诉银行一般很难胜诉。因此,此类案件较少,据我了解,客户能够一审胜诉的,此案件还是首例。”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雁峰对记者称。

  对此,法院认定,被查询信息均属于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法律规定的隐私。并称,民生银行未经授权的查询行为违反了《办法》,主观过错显而易见。其查询行为导致其不应获知、却获知了郭先生的个人信用信息,虽然获知后未宣扬、披露,但获知行为本身就侵犯了郭先生的隐私权。不过,民生银行南京分行不服一审判决,已经提起上诉。

  今年以来,个人金融安全,特别是个人信息安全受到市民的普遍关注。金陵晚报记者为市民从多方面进行了解,银行专业人士也在各项金融安全上给予建议。(记者 金菁)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新华保险被罚30万元 虚列杂费14万实为买IPAD       ·低风险货币市场理财产品受青睐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