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4月12日讯 季末“结算”,长沙市一季度经济发展情况可圈可点:在遭遇历史上罕见冰冻灾害的情况下,全市实现GDP604.5亿元,同比增长14.2%;财政收入达到80.5亿元,同比增长7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646元和3160.6元,同比分别增长11.7%和20.7%。长沙经济在持续七年高速增长后,2008年开局又取得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新成就。
现代经济就是城市经济。2008年一季度长沙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城建构造产业,产业支撑发展。今年初,在受到冰灾重创的情况下,长沙市确定了“灾后不见灾、受灾不受损”的目标,将经济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功能优化与产业建设上。他们在城市建设中确立了从注重形态构架向优化承载功能转变,从追求规模扩张向实行集约发展转变,城市建设再掀热潮。在去年完成征地拆迁4000多万平方米、城建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21亿元、为前个年度1.2倍的基础上,今年又开工重点工程40个。其中,湘江大道南北段、车站南路的城南西路等35条城市道路拓展竣工,“一洲两岸”建设进入高潮,319国道、长沙大道、学士联线“三个入城口”和新河三角洲、武广长沙站、岳麓滨江、南湖“四大新区”建设强力推进。至此,长沙新增城区面积50平方公里,“十纵十横”城市路网全部贯通,“六桥三环”城市交通格局变成现实,城市防洪圈基本建成,日益展现出“中西部创业之都”、“宜居之市”的形象。城市功能的优化,带来了“资金洼地”效应:在2007年到位外资15亿美元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又引进、到位外资5.01亿美元,同比增长23.1%;又有1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美联银行在长沙开业,实现中西部城市引进外资银行零的突破。城市功能释放巨大能量,长沙凸现出中部商贸流通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信息中心的地位。
在产业发展上,长沙市将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商贸业作为两大经济引擎,扭住产业建设重点,加大产业投资力度。一季度,全市工业技术改造项目投入达277.7亿元,投入项目同比增加了100余个;实现工业产值437亿元,增幅达32%;工业经济效益同比增长超过50%。一季度,商贸业再创辉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亿元,增长19%,传统商贸业在升级改造中活力迸发,房产、物流、会展、金融等现代性、生产性服务业迅猛崛起,已占三产业的半壁江山。工业和现代商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2.9%和50%。长沙形成了二、三产业并驾齐驱,共同拉动增长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