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2013年宏观经济目标如何定调备受市场关注。专家预计,2013年财政赤字将有所扩大,广义货币(M2)供应量增速目标将定在13%左右,新增人民币信贷规模将定在8.5万亿元,CPI同比涨幅将在3.5%,GDP增长目标将为7.5%,进出口增长目标将为8%。
专家表示,2013年宏观调控的基调仍以稳为主,同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在此背景下,2013年政策的重点将落在一系列改革上。通过推进新一轮资源品价格改革、收入分配改革、“营改增”等措施,释放经济健康发展的活力。
经济增长稳中求进
专家表示,从2013年宏观经济的各项目标看,经济增长将更加突出“稳中求进”。2013年CPI同比上涨3.5%左右目标较2012年略有下降,但未降至3%的较低水平,意味着决策层对2013年物价形势较乐观,将容忍适度通胀,货币政策稳中偏松的空间也更大。从目前情况看,2012年新增信贷规模超过8万亿元的可能性很大。2013年可能在此规模上略有增加,流动性保持中性偏松。
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日前表示,2013年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将继续与GDP保持同速增长或增速稍高。在全球经济仍低迷的情况下,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外需不足必定会给我国企业和经济增长带来巨大压力,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未来M2的增速要下降一些。目前多种融资方式都在发展,银行信贷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比例不断下降,M2增速将适度放缓。
政策及时预调微调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要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要更加有预见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准确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做出预调、微调。
“这说明调控的主基调还是以稳为主。”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但同时强调更有预见性,随时根据形势变化预调、微调。
国资委研究院研究员胡迟认为,宏观调控应密切跟踪经济走势,适时预调与微调,加强政策的针对性。其中,货币政策应保持与2012年的连续性,不会有明显转向;鉴于结构调整的需要,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主动,特别是在结构性减税上更应有所作为。新一届中央政府产生后,将对收入分配、国企改革、资源税改革等难点问题加大改革的力度与步伐。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预计2013年宏观政策框架将延续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组合搭配,财政年度预算安排仍将有较可观规模的赤字,并继续强调结构性减税和“营改增”等改革举措。财税政策调控将着力服务于党的十八大后新一轮发展和改革高潮的平稳展开。
推进新一轮改革
专家认为,在调控基调明确的宏观形势下,2013年政策的重点将落在一系列改革上。通过推进新一轮资源品价格改革、收入分配改革、“营改增”等措施,释放经济健康发展的活力。
贾康表示,“营改增”将在减轻税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提振消费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资源税改革有望成为我国基础品价改和电力体制改革攻坚克难的重要切入点,并长期产生节能降耗的杠杆作用;房产税改革试点适时扩大范围,将引导地方税体系框架建设及其配套改革事项的一系列积极拓展,并在房地产调控、收入再分配优化等方面产生正面效应;个人所得税分步走向“综合加分项扣除”模式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这将是我国打造现代税制中直接税制度、调节分配以促进社会和谐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省以下财政真正进入分税制为重点的财政体制与行政框架扁平化、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必将降低行政成本,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地释放千千万万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新活力,缓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矛盾约束,进一步打开我国未来可持续地高速、高质量发展的潜力空间。
张晓强表示,今后的发展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应做到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发展经济新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国家将在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投资领域出台支持政策,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且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同时,在消费增长升温的领域,国家有望出台政策给予支持,催生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增长。(记者 倪铭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