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17日在社会保障国际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发布式上指出,对于地区养老金发展失衡问题不必过度解读,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国家从整体层面考量,做出全局性的安排。
地区养老金失衡是结构性问题
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徐延君认为,地区养老金发展失衡是一个结构性问题,不必过度解读。解决地区养老金失衡问题需要国家从整体层面考量,做出全局性安排。“从趋势上看,2010年‘收不抵支’的地区有17个,2011年14个,数量在缩小,但总量规模在增加。”现在世界上社会保险完全靠征缴来运行的国家并不多,相当一部分国家都有财政补助,扩大财政补助的规模在中国来说还有较大可能性。
人社部法规司副司长芮立新以城镇企业职工为衡量群体分析地区养老金的失衡问题。他提供的一组研究数据显示,在31个省、自治区中,有三分之一省区养老基金收不抵支;在结余率大于全国平均数的12个省区中,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对此,他认为这是一个时间段里的结构性问题。
他称,赡养率是造成基金不平衡最基本的问题。“我把全国32个省、自治区及新疆兵团的赡养率和基金结余情况放在一起做了一个对比研究,发现赡养率越低,结余率越高。”对于赡养率在地区之间的差距问题,主要是因为地区之间人口流动,尤其是外省市农村人口流到另一个省的某个城市后,会明显降低流入地区真实的赡养率。
芮立新建议,城乡之间的制度衔接调整现在比地区之间可能还更紧迫。养老保险基金地区不平衡与其说是地区之间的问题或者危机,不如说是城乡之间养老保险制度多元化的危机。城镇企业职工制度赡养率的降低主要靠的是农村人口往城市流动,而且流去的都是就业人口,都是缴费人群。可是等这群缴费人群老了、尤其是当农村没有就业人口可再流出时,这又会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保障基本养老金可持续发展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副司长符金陵认为,对于养老金结构性失衡问题,中央财政应从两个方面做好工作,保障基本养老金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据介绍,2012年中央财政对企业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金补助达2170亿元,地方政府也增加了一部分资金,解决了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持续问题,特别是企业职工的养老待遇的落实问题。
另一方面,应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包括顶层设计在内的五项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即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宏观方面来推动其制度化的改革;二是推进全国统筹,即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全面落实基本养老金的省级统筹,同时研究制定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的思路和方案;三是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使养老金的水平与物价指数、与工资增长水平相适应;四是拓宽基金投资运营渠道,在坚持安全第一和审慎原则、完善发挥严格监管的前提下,适当拓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进一步更好的实现保值增值;五是加强扩面征缴,通过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数,加大基本养老保险征缴和清理企业欠费力度,努力增加基金收入。(陈莹莹 徐文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