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收入差距将缩小 未来调控重点在城镇

时间:2012-11-27 08:59   来源:新华网

  近来我国收入差距已隐现逆转现象,地区间、城乡间、行业间收入差距均出现缩小趋势。由于城镇化进程持续不断,考虑政府即将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政策,未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将继续缩小,城镇收入差距将成为调控重点。

  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基尼系数已逼近0.5的关口,向最不平等地区迈出了一步。不过,据笔者测算,近来我国收入差距已隐现逆转的现象,地区间收入差距、城乡间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均在最近出现缩小的趋势。考虑到我国当前特定的发展阶段,以及政府即将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政策,未来我国收入差距将会继续缩小。由于城镇化进程在不断持续,未来城镇收入差距将成为我国收入差距的主要调控重点。

  改革开放后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

  我国从平均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化的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念使得我们认可适当的收入差距并不是坏事,适当的收入差距可以提供激励,促使人们更加勤奋劳动,同时如果有良好的渠道和机制,先富起来的人可以带动其他人共同富裕。

  但是,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另外一部分人的收入增长却远远滞后,这使得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增长几乎贯穿了整个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的基尼系数从1981年的0.3一直扩大到2009年的0.44(利用不同的数据计算得到的具体数值不同,但变动趋势均一致),不仅明显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并且似有一路冲向0.5大关,向世界上收入最不平等的国家靠近了一步。

  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由多方面因素组成。首先,一个重要因素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在1981为2.57,2009年则达到3.33的高峰,由于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差距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相应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整体收入差距的扩大;其次,城镇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在持续扩大,城镇基尼系数从1981年的0.17扩大到2009年的0.33,农村基尼系数从0.24扩大到0.38;再次,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最后,不同地区间的差异也有所变大,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在过去几十年发展迅速,中西部省份则逐渐落后。

  总体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近年来保持稳定

  1、总体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趋向稳定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收入分配差距在最近几年呈现逐渐稳定的迹象。从基尼系数上看,2005年全国总体基尼系数达到0.443,之后从2005-2008年基尼系数一直基本保持稳定,而不再像2004年以前逐年较快增长。从结构上看,城镇和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引起的城乡组内差距仍然在缓慢的扩大,但是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自2003年以来基本保持稳定。特别是,2009-2010年城乡间收入差距呈现缩小的态势,这带动总体收入差距也略有下降,2010年测算得到的总体基尼系数降为0.432。

  图我国总体基尼系数和城乡差距演变

  这个现象用其他测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如泰尔指数也可以发现。利用泰尔指数的测算同样显示城乡组间差距自2003年以来基本保持稳定,不再明显增长,2008-2010年则有一定的下滑,这显示城乡收入差距在已经开始缩小。

  2、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因素

  但是,这还不足以让我们得出未来城乡收入差距可能会继续稳定或缩小的结论。毕竟,在中国收入差距的演进历史中,1981-1985年,1994-1996年也曾经出现过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以及其带来的整体收入差距的缩小,但那明显是暂时现象,之后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并又带动了整体收入差距扩大。

  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1981-1985年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主要是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由于农村在80年代初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为农民提供了充足的激励,而这一时期城镇的改革尚未启动,这使得这一时期农村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增长均快于城市,城乡收入差距和总收入差距在这一时期快速缩小。在城镇改革启动后,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收入差距被拉大。

  而1994-1996年城乡收入差距和总体差距的缩小则主要是由1994-1996年的经济过热和高通货膨胀导致的。1994-1996年由于我国市场化改革深化、市场价格进一步放开、经济过热、以及1993年人民币大幅贬值导致的输入性通胀,使得这一时期通胀率大幅上升,1993年CPI同比增长率达到14.7%,1994年24.1%,1995年17.1%,1996年8.3%。

  高通胀主要从两个方面起到降低收入差距的作用。

  (1)农民的收入以经营性收入为主,通胀率较高时,食品的价格上升速度也经常更快,当通胀率大幅上升时,农民的靠出售粮食、蔬菜等食品的经营性收入就会大幅增长,而城镇居民的收入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具有较强的价格黏性,当通胀率较高时,工资受到合同等因素的限制呈现较强的黏性,因此收入增长速度反而倾向于低于农民。

  (2)由于经济中大部分税率具有累进性(有些税率虽然表面没有累进性,但在制度或技术上都会有起征点,这也导致税收呈现累进的特征),这导致通胀率较高时,税收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使得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更强,这也倾向于降低收入差距。因此,我们看到1994-1996年的高通胀时期城乡收入差距和总体收入差距明显缩小。

  而2003-2008年以来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基本稳定,则很可能需要归功于:(1)政府在2003年后实行了一系列如取消农业税等惠及农村的政策,使得农民的收入在2003年后增长较快;(2)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贸易部门快速增长,吸纳了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两个因素使得农民的收入较快增长,2003-2009年六年间,城乡收入之比从3.23扩大到顶峰3.33,只提高了0.1,而1997-2003年六年间,城乡收入之比扩大了0.76,因此,2003年之后城乡收入差距趋向于稳定。

  未来收入分配差距现逆转可能

  城乡收入差距自2003年来总体保持稳定,总体收入差距自2005年来总体保持稳定,特别的,城乡收入差距和总体收入差距在2009和2010年均呈现缩小的现象。这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即这个缩小只是如1981-1985年和1994-1996年的收入差距缩小那样,只是短期现象,未来收入差距将继续扩大,还是预示着我国的收入差距长期上涨过程可能已经终结,未来收入差距可能会稳定乃至缩小?

  短期来看,笔者认为收入差距可能不会再继续扩大。这是因为,首先,2011年我国CPI同比上涨5.4%,食品价格上涨11.8%,这对农民增收起到较强推动作用。

  其次,世界经济危机的继续蔓延,欧债危机的深化将对我国经济,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的经济起到较强抑制作用,而农民首先有土地所产生经营性收益作为保障,同时农民工的高流动性决定了他们具有很强的活力。如果东部沿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了,中西部省份发展速度更快,则逐利性会驱使他们十分迅速的流动到收入更高、工作机会更多的地区。但城镇居民的流动性则要远逊于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民工,这使得在经济减速的大背景下,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表现或许不会比农民更好。

  再次,中西部地区相对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也会明显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从而起到降低总体收入差距的作用。

  长期来看,笔者认为收入差距,尤其是城乡差距在未来可能会缓慢的稳步缩小。这由多方面因素导致。

  第一个因素是技术上的,城乡差距的测度方法,以基尼系数计算的Sundrum公式为例,依赖于城乡的人口比例,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以及全社会总体人均收入),则城乡收入差距会随着城镇人口比例的变大一开始先变大,然后在城镇人口比例到达50%时算出的城乡收入差距会达到最大。之后,随着城镇人口比例的继续变大收入差距会逐渐缩小,意即城乡收入差距在城镇农村人口各占一半时倾向于达到最大。

  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什么在最近几年城乡收入差距达到峰值,因为现在城镇人口比例接近50%。不考虑其他因素的话,则未来城镇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这个因素会使得城乡收入差距变小。

  第二个因素同样来源于城乡人口的比例和城市化。我国城镇的收入差距要明显小于农村,因此,如果城市化进程继续,农村人口继续向城镇转移,则城镇的基尼系数在总体基尼系数中的贡献比例会更加变大,而农村的基尼系数贡献会越来越小,由于城镇的基尼系数要明显小于农村的基尼系数,这也倾向于使得总体基尼系数变小。

  第三个因素则来源于对我国政策的预期。近些年我国已经实行了许多保障民生的政策,诸如社保、医保和对农村的补贴等,这些政策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而未来随着更多的保障民生政策的实施和推行,以及已经在日程表中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这些预计或多或少都将对降低收入差距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果未来收入差距能够切实缩小,那么我国或将迎来自己的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但是,库兹涅茨倒U曲线不会自动实现,它仍然需要政策的密切关注和良好的管理。在未来,政府应将主要注意力集中放在控制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上,这是因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深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在我国总体收入差距中所占比例将越来越主要,因此,只要控制好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控制总体收入差距的工作就完成了大半。毕竟,随着农村居民继续进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总差距中的贡献会自动变小。因此,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会是将来调控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任务。

编辑:雍紫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