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中国经济短期不悲观长期有信心
时间:2012-11-21 09:12 来源:北京日报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金融业的监管与开放如何推进?下一个十年,世界和中国经济面临怎样的挑战?昨日,以“新经济周期中的经济改革”为主题的2012新浪金麒麟论坛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分析了当下国内外的经济规划和政策趋势,为新经济周期下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创新发表意见。</p>
<p> <strong>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strong></p>
<p> <strong>对经济形势中期不可盲目乐观</strong></p>
<p> 侯云春在论坛上对目前中国经济形势做出预测:“近期不必过分悲观,中期不可盲目乐观,长期应该充满信心。”</p>
<p> 侯云春认为,GDP增速第四季度有望反弹,小幅回升。经济增速回落,很大程度上是宏观调控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是主动的、可控的经济放缓。此外,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稳增长措施,现在从经济指标以及近期经济指标的组合情况来看,这个触底回升的态势已经比较明显;而从世界经济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都采取了新一轮的经济刺激措施。短时间来看,这会对需求和投资者的信心有提振的作用。</p>
<p> 中期来看,侯云春认为不可盲目乐观,主要是因为中国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增速放缓的阶段性调整。而从长期看,由于我国仍然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城市化加速发展创造大量需求,工业化提供供给,GDP和居民收入增长完全有希望达到双翻番。</p>
<p> <strong>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白重恩:</strong></p>
<p> <strong>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刺激消费</strong></p>
<p> 白重恩在演讲中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相对较低,是消费不足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这不仅影响了消费所占的比重,还影响了效率。白重恩解释,当居民可支配收入比较少的时候,必然有其他的部门可支配收入比例比较高,不是居民,就只可能是企业和政府。通过分析,发现当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下降的同时,企业可支配利润占比和政府可支配收入占比都有所上升。当企业的可支配收入比较多的时候,投资就较多依赖自有资金,此时企业受到的市场约束就比较小,从而影响效率;当政府的可支配收入比较多的时候,政府并没有把这些钱全部消费掉,其储蓄率越来越高,受到市场的压力也会比较小。</p>
<p> 白重恩认为,当收入占比从居民向企业和政府这两个部门转移的时候,就必然会影响投资的效率。因此要想增加居民的消费,需要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白重恩看来,提高资本性收入是一个有效途径,“这部分收入是由于我们市场体系不完善被人为地压低了”。比如居民最主要的财富之一就是存款,如果能够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既可以完善市场体系,提高效率,同时也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本报记者 杨汛) </p>
编辑: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