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 近段时间,社会上有关第三方支付备付金新规将出的传言,引起了一些人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趋势、第三方支付企业生存状况及行业前景的质疑,并得出第三方支付企业“跑马圈地”地盲目扩张、亏损发展的结论。
那么,行业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企业如何在发展中有效规避风险呢?新华网记者采访了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相关负责人。
备付金存管新规明确银行监督管理职责
新华网:央行表示,第三方支付备付金新规将出台,有报道指出,备付金安全性此前一直是监管的盲点,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备付金的情况?如果新规出台,对于第三方支付行业所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上半年,央行已受理的266家申牌机构客户备付金余额累计超过500亿元,规模较大。当前支付机构备付金管理中暴露出一些风险问题,如客户备付金与其自有资金仍未完全分户管理,分账核算;个别支付机构变换形式挪用客户备付金等。这些情况已经引起了央行的高度重视和协会的密切关注,相关部门将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支付机构加强对客户备付金的管理工作。
央行针对备付金管理专门制定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并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办法主要明确了备付金银行的确立及对备付金的监督管理职责,规定了备付金银行账户的开立和使用,规范了客户备付金的存放、使用和划转行为。相信在办法正式出台后,将起到引导支付机构合规经营、加强资金安全管理、降低资金风险隐患、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等积极作用,有助于推动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健康、规范发展。
多管齐下防范“跑马圈地”潜在风险
新华网:迄今为止,共197家企业获得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面对如此众多的参与者,众企业纷纷“跑马圈地”,您如何看待此现象?在“跑马圈地”过程中,应该如何有效规避风险,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目前已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19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均是通过履行严格的申报、公示、核查及审批流程,由央行许可进入市场开展业务经营的。
从整体来看,已获得支付业务许可的支付机构在业务发展、制度建设、风险防控等各个方面还是能够较好的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自律规范,实现合规、稳健经营。但我们也注意到,面临目前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部分支付机构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的目标,尽快在市场和行业中确立本机构的竞争优势,扩大行业和客户服务对象,提升市场占有率,确实存在一定的“跑马圈地”或盲目式扩张现象。在此过程中,有些支付机构出现“重业务经营、风险管控不到位”、“重利润指标、内控建设不到位”的倾向,暴露出风险防控意识不足、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风险控制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在支付业务安全保障、客户信息保密、客户备付金托管使用等方面相应的隐藏着一定的风险隐患。
在有效防范支付机构经营中的风险,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方面,应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
首先,在监管层面继续加强对行业的监管规范力度。近年来,央行已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行业基础规范。今年9月份发布了《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对发行受理预付卡支付机构的经营行为提出了具体规范。目前《支付机构互联网业务管理办法》、《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及《支付机构备付金存管办法》均在征求意见和评审论证过程中。可以预见,这些管理规范的出台,对于有效遏制支付机构经营中的风险,防止市场无序、恶性竞争,有效保护客户权益将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协调职能。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从行业自律角度,将不断完善行业自律体系,研究出台一系列行业自律规范,致力于提升行业风险自律管理水平。在制定发布《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自律公约》的基础上,关注市场最新业务动态、创新情况及相应风险,有针对性地发布了包括预付卡、银行卡、网络支付业务等方面自律性文件,部分业务风险防范指引也在研究拟定中。业务自律制度的建立完善,将对支付机构忽视风险的盲目扩张行为起到有效约束作用。
再次,加强对支付机构的指导培训。针对已经存在或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隐患和苗头,密切关注、因势利导,从健全内控机制、完善支付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强化风险防控,提升其内在抗风险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