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资料图)
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和重点,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
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记者: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谈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您对此如何理解?
王一鸣: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2003—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9年依然实现了9.2%的增速。这一时期的年均增速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9%的年均增速。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1135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5432美元,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但是,我们仍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需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定不移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仍然艰巨
记者:近年来,我们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了哪些积极进展?为什么必须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应如何处理好稳增长与转方式的关系?
王一鸣: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主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支撑作用增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提升。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国发展方式粗放的特征比较明显,发展效率总体不高,发展代价过高过大,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仍十分突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仍然艰巨。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发展方式的竞争。要在更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趋利避害,在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权,必须加快构建更具活力更富有竞争力的发展方式。从国内看,经济发展内生条件发生新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加快,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减弱,生产要素供给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能源资源约束更趋强化,潜在增长水平趋于下降,这些都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要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上呈现缓中趋稳的态势,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经济回稳的基础还不牢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但稳增长要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把稳增长的过程转化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为激活经济增长动力创造条件,为更长时期较快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
抓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
记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您认为当前应在哪些方面着力?
王一鸣:落实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强化创新驱动的教育、人才和科技基础。把增强创新能力与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增强科技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优化升级的驱动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财税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与人才队伍。
二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应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巨大的内需潜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促进消费和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把巨大的内需潜力释放出来。把扩大投资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结合起来,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促进增投资与扩消费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必须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整体素质;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求,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创新价值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城镇化将形成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是我国最具潜力的内需所在。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在城镇化中释放内需潜力,并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是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拓展开放空间,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下大力气推动外贸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我国产业在全球分工中提升位势。在继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同时,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投资大国转变。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五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还不够快,一方面是现阶段传统发展方式仍有发展空间,但更重要的是现有体制机制不足以推动经济摆脱原有路径转向新的发展轨道。因此,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当前的形势变化,为深化改革提供了时间窗口。应紧紧抓住有利时机,下决心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应该看到,目前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源还是市场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在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完善市场机制,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新潜能充分释放出来。(记者 于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