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抓住有利时机推进经济转型

时间:2012-10-15 15:38   来源:经济日报

  抓住有利时机推进经济转型——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转型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规模较大的投资计划,加大投资对于经济转型意味着什么?未来我国应如何加大经济转型升级力度?就此,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

  要充分利用经济增速放缓形成的压力,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倒逼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

  记者: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经济转型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王一鸣: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上呈现稳中趋缓的态势,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国内需求实际增速正在回稳。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牢固,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趋紧,亏损面和亏损额有可能扩大,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充分利用经济增速放缓形成的压力,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倒逼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兼并重组,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培育新的增长点。当前,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胜劣汰和资源重组的作用,促进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把注意力转到结构调整和创新上来。

  记者:经济转型对于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王一鸣:首先,经济转型将为激活经济增长动力创造条件。这一轮经济增速放缓,既受到周期性调整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原有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转型,就要改变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对资源和要素高强度投入的过度依赖,使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激活经济增长新的动力。

  其次,经济转型将为更长时期较快增长赢得时间和空间。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加之受需求和供给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再保持过去一个时期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但还应该看到,我国保持更长时期的较快增长仍有许多有利条件,只要坚持扩大内需,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绿色低碳,就能重塑经济增长的机制。

  再者,经济转型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由中等收入国家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重复由低收入阶段向中等收入阶段的发展模式。不加快经济转型,我们就难以克服中等收入阶段面临的特殊挑战,结构性矛盾还会加剧,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将持续强化,经济可能出现大的起落或徘徊。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转型更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

  我国经济转型已经取得积极进展,但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仍十分突出

  记者: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国在经济转型上取得了哪些积极进展?还有哪些不足?

  王一鸣:近年来,我国主动推进经济转型,取得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从需求结构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从产业结构看,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有所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化率突破50%,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从区域结构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加快,长期以来形成的“东快西慢”的区域增长格局发生积极变化。

  二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支撑作用增强。科技教育投入大幅增长,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三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十一五”期间,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1%,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0.59。能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上升的势头得到遏制。

  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经济转型进展还不理想,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仍十分突出。从根本上说,经济转型进展不理想还是受到体制条件的制约,这主要表现在: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资源配置权过多过大;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非公经济发展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财税、金融和土地制度改革滞后,资源要素价格扭曲,资源环境压力没有完全通过价格信号传递给市场主体。这些问题与不断固化的利益格局相互交织,使经济转型的难度不断增大。由此可见,不突破原有体制条件,不冲破既有利益格局,经济转型就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稳增长要与经济转型结合起来,需要适度扩大投资规模,但投资领域必须符合经济转型的方向

  记者: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转型和稳增长的关系?

  王一鸣:当前,经济增长尚未完全趋稳,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前一阶段经济增速逐步放缓,有其内在合理性,也有利于减缓物价上涨的压力。但如果经济增速惯性下滑,跌破合理区间的下限,就会因有效需求不足而使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更多困难,各种社会矛盾就会凸显出来。

  与此同时,稳增长要与经济转型结合起来,比如在消费和出口短期不可能大幅提升的情况下,需要适度扩大投资规模,但投资领域必须符合经济转型的方向,通过增量投资带动存量调整,鼓励采用先进技术的项目上马,鼓励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坚决反对以稳增长为名,行发展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化工业之实,避免落后产能死灰复燃。

  记者:今年以来,各地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不少地方政府出台了数额比较大的投资计划,您如何看待这些投资计划?此举对于经济转型有什么样的影响?

  王一鸣:根据媒体报道,最近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数额较大的投资计划,对此应作具体分析。首先,这些地方提到的项目和投资额,很多已纳入各地的“十二五”规划,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重新提出和强调,反映了地方政府期望通过扩大投资稳增长的意愿。其次,这些地方投资计划很多没有明确年限规定,如果分摊到每一年,投资额度并不算大。再者,随着税收增速放缓、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和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地方政府投资也受到融资条件的制约。

  对于这些投资计划,应该从两方面看待。一方面,在消费和出口短期不可能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增加有效投资仍然是稳增长的重要条件,但投资结构要符合经济转型的要求,投资总量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另一方面,要避免超越实际需求的过度投资,不能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简单用扩大投资的办法把速度拉起来,这样做不仅现实条件不允许,即使是短期内把速度拉起来了,也往往会造成低效或无效投资,甚至带来通胀风险和资产泡沫,这是与经济转型的方向背道而驰的,也是难以持续的。

  深化改革是加快经济转型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

  记者:很多人认为,深化改革是加快经济转型的根本途径,您如何看?当前应该如何深化改革?

  王一鸣:经济转型上成效还不明显,一方面是现阶段传统发展方式仍有发展空间,但更重要的方面是现有利益格局和体制机制不足以推动经济摆脱原有路径转向新的发展轨道。因而,深化改革是加快经济转型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比如,放宽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等领域,就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也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

  当前的形势变化,为深化改革提供了时间窗口。应紧紧抓住有利时机,下决心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特别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这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前提。应该看到,目前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经济金融领域的一些潜在风险,根源还是市场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在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完善市场机制,减少对市场主体的直接干预,消除资源和要素价格扭曲,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微观经济主体的创新潜能充分释放出来。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要大于以往,但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较快发展仍有许多有利条件。对此,既要坚定信心,又必须充分认识复杂性和艰巨性,针对阶段性特点和难点,采取适当的战略和策略,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总之,今后一个时期要兼顾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面临的任务和使命将更加复杂艰巨。(记者 黄晓芳)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