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与资本脱节现象严重

时间:2012-08-28 09:09   来源:国际商报

  文化创意企业不但从银行贷款难,在资本市场融资也受限,而大量资本往往因体制原因选择驻足观望,导致文化产业与资本脱节现象严重。

  融资难

  记者采访了解到,文化企业不但因无抵押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而且在利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进行改制融资、结构调整和规模扩张方面亦存在限制。“文化企业普遍无抵押、无担保,银行不予贷款。”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告诉记者,目前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需要固定资产抵押或信用担保,而文化创意企业较为有价值的资产往往是人才、技术等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可用于抵押贷款的有形资产不足,使得文化创意企业很难有效利用银行贷款这一重要的融资方式。

  天津神界漫画董事长陈维东认为,刚起步的文化企业从银行贷款难于登天。“文化企业属于轻资产行业,我们为了快速发展想融资,但是没有一个评估体系和权威的评估机构,银行为规避风险拒绝贷款。”

  除贷款难外,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融资也面临多重限制。“资本市场进入的门槛通常较高,多数文化创意企业难以达到上市要求,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也难以成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渠道。”天津海泰担保副总经理温健说,文化企业还不具备真正按市场规则生存的能力,没有跟市场对接的盈利模式,对融资成本很敏感。在这种情况下,靠股权融资的难度较大。

  不满足上市条件的文化企业利用私募基金融资时,担心遭遇政策风险。河北玄元文化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解决融资问题,组建了股权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了专项用于文化与旅游的私募基金。董事长王小朋表示:“项目都是新上的,虽然我们规定个人投资不低于100万元,机构投资不低于500万元,但在运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差。国家没有出台文化企业融资与股权私募基金的细则,我们对于资金来源很难掌控,一不留神就可能越过红线成为非法集资。”

  “两张皮”

  一方面在投资准入上,国家尚未建立资本与文化创意项目对接的平台,且对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某些领域还存在诸多障碍;另一方面文化企业在盈利能力、财务管理、内部制度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资本与文化产业难以实现有效对接。“有创意的人与投资人之间缺乏交流平台。一些好的创意淹没在茫茫人海中,没有被挖掘出来,投资人手中有大量资金但找不着好项目。”王小朋如是指出。

  专家分析认为,由于国有文化部门在政企分开、企事分开、管办分离等方面的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国有文化企业仍然依赖政府,致使文化市场的投融资行为严重扭曲变形,资源和要素得不到充分合理的流动和优化配置,阻碍了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进程。

  记者发现,文化企业在盈利能力、内控制度、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等方面很难达到金融部门的要求,吸引资本能力较弱。河北农信社信贷管理部负责人马娜告诉记者,大部分文化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有的企业虽然聘请了会计人员,但只负责简单的税务报表,没有建立起规范账簿管理制度。金融部门无法从其提供的报表中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有时企业提供的报表存在错误数据,金融部门无法及时地完成审批工作,进而影响了贷款的发放。

  搭平台

  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应扩大文化企业融资渠道,建立文化产业股权、创意交易所,构造一批以国有资本为主体、民营资本参与的文化投融资运营主体;通过国债投资、贴息贷款等给予支持,建立各类文化专项资金、产业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完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鼓励银行推出创新产品,引导文化企业健全财务管理。

  对于如何破解扩大企业融资渠道的难题,王小朋认为,政府宜建立文化产业股权、创意交易所,组建一批以国有资本为主体、民营资本参与的文化投融资运营主体,即将中央和省、市两级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和财政有关投资集中使用,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同时吸纳社会资本,成为由国有资本绝对或相对控股的混合经济的文化投融资主体,对发展前景看好的重点文化资源开发项目和新兴文化产业项目进行引导性、示范性的投资与运营。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研究员张贵认为,政府还应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增加对企业的直接资金投入,或是采取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信贷担保等政策,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同时,设立专门的投资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融资咨询服务,尝试以文化无形资产质押融资、企业债券发行等方式,扩大企业的资金来源,保障企业顺利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表示,国家在建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系的过程中,要完善知识产权的确权、保险、担保等环节,以增强银行放贷信心。同时,鼓励银行出台专门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创新,适当扩大风险控制范围。

编辑:雍紫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