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五省一市实现ETC互联互通 未来发展可期

时间:2012-08-02 08:39   来源:人民网

  横向比较日本,有统计显示,预计到2015年,日本的ETC产业贸易额将累及达数千亿日元。分析人士认为,就市场潜力而言,中国在ETC行业的产业发展同样值得期待

  长三角16座城市间及与周边省市的距离将进一步拉近。据官方媒体报道,8月2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和福建6省市将“全面开通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消息称,“届时,6省市办理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电子标签的车主只要在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上行驶,就能像在省内通过不停车一样,快捷通过收费站。”

  “这不仅相对节约了长三角和周边地区出行的时间成本,免去消费者途中停顿的麻烦,还将有助于打造长三角‘3小时都市圈’。”昨日,区域经济专家徐长乐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同时,上升到经济高度,这客观上将进一步利于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人才、资源、管理等要素的流通,并最终有助于长三角和泛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

  不过,《国际金融报》记者昨日统计发现,有关部门虽初衷不错,但还面临一个问题:目前使用ETC系统消费者的总体比例不高。这或是有关部门下一步需要“攻坚”的难点。

  ETC建设加快

  所谓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是指车辆在通过收费站时,通过车载设备实现车辆识别、信息写入并自动从预先绑定的IC卡或银行账户上扣除相应资金。

  据了解,使用该系统最大的好处是,在车窗上安装感应卡并预存费用,低速驶过收费站时不用人工缴费,也无须停车。数据显示,该收费系统每车收费耗时不到两秒,其收费通道的通行能力是人工收费通道的5到10倍。正因为存在这些优点,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一些城市开始引入ETC,放在道路交通特别拥堵的地段。

  ETC系统真正大规模推广还是在2007年左右。当时,浙江、江苏和上海三省市正式启动了区域联网不停车收费工作。随后,泛长三角的安徽和江西和属于海西经济区的福建也陆续加入。

  与此同时,自2007年以来,全国不少城市都在“扩容”ETC系统。数据显示,上海目前的高速公路全路网ETC专用车道已达到184条,全市ETC用户数已突破20万。

  今年5月,江西省交通部门也对外表示,“今年江西计划再建126条ETC车道,ETC系统将覆盖全部新建高速公路。同时,江西今年还力争实现与浙江、湖南、湖北等周边省份的ETC联网,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同时,预计到2015年,江西全省ETC车道数量将达500条左右,开通ETC车道的收费站覆盖率将达95%。

  实现互联互通

  不仅是加快网络布点的步伐,各城市间的互联互通也在逐渐实现。2008年12月31日,在上海世博会召开前一年多,经过各地协作,上海ETC系统和江苏率先实现互联试运行。

  而8月2日,互联互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和福建6省市将全面开通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

  “这是一种趋势,也可算作是智能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徐长乐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而且,这算是和‘国际惯例’进行接轨。”公开资料显示,以日本为例,该国已在全国范围内的所有高速公路收费站点开通了ETC系统,收费站点总数超过2000个,用户数量达到4000万辆。

  “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实行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政策,也是好事。”徐长乐对本报分析,这是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的细化之一,“过去,苏浙沪收费站各自收费标准不一样,使用ETC系统的一卡通性质也不相同,难以统一,同时,验卡、收费等都使行车效率大打折扣。现在统一认证收费,在情理之中。”

  徐长乐还认为,通过互联互通的方式,降低了员工、设备、设施等管理成本,减少了不少中间环节,提高长三角区域间的交通效率,也可让物流运输和个人、公司的旅游成本降低。数据显示,据上海公路管理部门统计,从省界道口进上海的大中型客车70%以上使用ETC系统,使道口通行效率提高了约3倍。

  交通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高汝熹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实行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不仅提高了行车效率,也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物流、运输等交通行业的发展。”

  “一方面,这是与国际接轨,提高出行效率,加快长三角区域间产业要素间的流动;一方面,此举将提供借鉴,为以后其他省市、乃至全国ETC系统的互联互通提供借鉴;最后,有利于城市间交通发展机制的建成。”珠三角区域经济专家王廉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但最终,‘落脚点’都是在经济,均是为长三角和长三角周边省市经济的发展作贡献。”

  事实上,此前为了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地区就曾提出过“3小时都市圈”这个说法。互联互通实现后,不仅将打造长三角的“3小时都市圈”,还可能实现整个泛长三角地区都市圈的加快发展。

  尚有难点待解

  据了解,五省一市实现互联互通,也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数据显示,目前长三角区域内共建成不停车收费专用车道1673条,ETC覆盖率达到了65%,目前用户已超过了77万。但就总体数据而言,使用ETC的人群并不多。

  据媒体稍早前报道,上海市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服务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共有2.56万辆车办理了ETC业务,其中,个人1.93万,单位6300辆车。“这与全市逾百万辆的机动车保用量相比,普及率还非常低。”媒体称。

  记者每次从江苏前往上海的路途中也发现,除了高峰时段,与动辄排队的人工收费口相比,ETC的收费通道往往通行的车辆较少。

  “也许是我们思维比较老套,我们还是比较放心将过路费交给工作人员。”一位车主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同时,有可能是手续和流程比较麻烦,我和我周边的朋友不太愿意去办理。”

  “推广ETC可能还需要有关部门的引导。但就未来而言,尤其是互联互通后,使用ETC的人数可能会有所提高。”徐长乐认为,“因此,不必太多担心未来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ETC系统的互联互通,与ETC有关行业的产业或也将带动起来。横向比较日本,有统计显示,预计到2015年,日本的ETC产业贸易额将累及达数千亿日元。分析人士认为,就市场潜力而言,中国在ETC行业的产业发展同样值得期待。(记者 黄烨 智慧)

编辑:米广强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