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国物价基本步入下行通道

时间:2012-05-14 09:2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为商贩在宁夏银川一家蔬菜批发市场清点货款。新华社记者 王 鹏摄

  近来大葱、白菜等菜价疯狂上涨令人担心通胀加剧,而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经济数据让人们松了一口气。统计显示,2012年4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4%,环比下降0.1%,涨幅比上个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专家指出,不断回落的CPI说明我国物价基本步入下行通道,如无特殊原因,应该能够实现全年价格控制目标,今后温和通胀将成为经济常态。同时,为保经济增长,货币政策有可能在稳健基础上适度放松。

  食品依然领跑CPI

  食品价格依然领涨CPI。据统计,4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2.20个百分点。而非食品价格则上涨了1.7%。

  在各类食品中,蔬菜、水产品和肉类涨幅居前。4月份,鲜菜价格上涨27.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77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1.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8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8.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57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5.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6个百分点)。水果和蛋价有所下降。

  对于物价涨势趋缓的原因,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分析,主要是受去年农业丰收的影响,粮食价格压低,导致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压力不大,4月CPI小幅回落在预期之中。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则认为,CPI下行是内外经济低迷的结果。

  食品仍是通胀推手

  长期以来,食品价格一直扮演CPI的领跑者。据中国社科院《收入分配问题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显示,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在2003年-2011年比CPI总体水平年均高出4.2个百分点,是推动我国通胀的重要力量。研究报告指出,目前,食品价格上涨趋势仍在继续,遏制这一上涨趋势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宏观经济调控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国农业整体市场化、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业利润低,农民对市场掌握不够,农民喜欢出去打工不愿种地等因素,都造成了我国食品价格的波动”,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主任丁茂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后食品价格可能会长期上涨,国家应对农民从生产到市场进行预期指导,还需打通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流通环节,总之要进行综合治理。

  社科院课题组还调查出食品价格上涨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据分析,食品价格长期上涨的原因是农产品供给相对不足。而造成供给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食品价格上升对农业生产的刺激不足。研究发现,我国农业收益的分配格局发生了不利于农民的变化,食品价格对刺激农业生产的传导机制逐渐失灵,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相脱节,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的积极性下降。

  除食品外,当前进行的水、电、油、气等公共产品价格改革是否对CPI有影响?对此,丁茂战认为,目前影响不大,因为当前改革的步伐还小,阶梯电价还未全推出,但下一步影响会加大。

  作好长期温和通胀准备

  专家指出,当前物价涨势趋缓,全年物价可控。王建预计,就目前情况看,夏粮基本长势良好,由于粮食价格稳定,未来3个月CPI还会有所回落,但不会低于3%,今年整体CPI保持在3%-4%之间。

  虽然物价可控,但其未来涨势并不会停止。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称,未来5到10年中国都会存在介于3%到5%之间的温和通胀态势。丁茂战也认为,中国今后将长期处于温和通胀状态。

  丁茂战解释说,中国将来要达到小康社会,必然长期实行宽松货币政策。今年要保持8%以上的经济增速,没有一定的宽松货币政策也拉不起来。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就要在货币发行、投资增长、金融政策等方面放水,无论是提高中低阶层收入,还是进行医疗、社保改革,都需要转到货币放水上。同时,今后我国贸易还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顺差,货币因此也需要适度放水。放水过程就是涨价过程。

  面对长期温和通胀状态,丁茂战提醒,国人要做好心理准备,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而政府需从根本上解决中低阶层的收入问题,要保证百姓收入增长幅度超过通胀带来的货币贬值幅度。(本报记者 罗兰)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