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暴利,银行该不该脸红?

时间:2012-02-08 09:42   来源:工人日报

  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的一番言论,令有关银行暴利的讨论再度升级。

  陈永杰公开表示:“银行和实体经济一个利厚一个利薄的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我算了一下,银行的资本利润率已经不仅大幅高于工业,而且高于石油和烟草,我们都说烟草是最暴利的,石油勘探开采也很暴利,而现在银行业比这两个行业利润还要高。”

  这一阵子,某个行业暴利超了谁的“新闻”时时冲击着人们的神经——如上市高速路公司暴利超房地产、殡葬业暴利超医疗业等。如今,又爆出了银行业暴利高于石油和烟草的消息,令人不得不感叹:没有最暴利,只有更暴利。

  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去年底,一家大型银行的负责人颇为“含蓄”的公开言论:“整个银行业这些年数字确实非常靓丽,尤其像今年,整个企业的资金需求,企业经营压力很大,中国银行业一枝独秀、利润很高,不良率很低,大家有一点为富不仁的感觉。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中国的银行确实很趁钱。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遇到了困难,增速逐步放缓,而从已经公布业绩的几家上市银行来看,其利润增长都在40%至50%,已经创出了历史新高。

  据专家分析,银行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暴利,首先是因为存贷款利差比较大。存贷款利差是银行的主要经营收入,也是利润的主要来源。我们国家的16家上市银行,去年前三个季度的净利差收入超过1.2万亿元,占营业总收入80%。

  目前,银行存款一年定期利率为3.5%,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CPI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也就是说在银行存钱储户实际上是亏本的。作为存款人的普通百姓,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把辛苦挣来的小额存款交给银行,从合同关系原则上看,银行应预见到贬值,也具有可以防止或弥补贬值的能力,却以“负利率”方式获得高利润,坐视百姓资产缩水。

  而目前银行一年至三年贷款利率为6.65%,五年以后的贷款利率更是高达7.05%。在现有金融环境下,国有银行肩负着扶持中小企业及微型企业的道德义务,但现实是中小企业及微型企业要么贷不到款,要么只有接受比6.65%贷款利率还要高出许多的霸王条款,银行却借此获取高利润。

  对于储户,银行让对方承受实际存款利息亏损;而对于贷款客户,银行享受了较高的收益。

  除了存贷款利差之外,名目繁多、饱受诟病的手续费也是银行业暴利的重要来源。

  武汉大学法学教授孟勤国领衔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2003年10月1日出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银行收费项目仅300多种,而现在《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列出的收费项目已多达3000种,7年时间达到了10倍。

  去年8月,12家上市银行公布了2011年的上半年业绩,共实现净利润4244.47亿元,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就有2057.43亿元,几乎占到了净利润的半壁江山。

  正是“吃利差”和“手续费”的双重驱动,形成了中国银行业的暴利。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银行业利润激增源于垄断,其金融意义上的技术含量甚为微弱,而中国银行业对消费者“强取豪夺”的技术含量却与日俱增。

  针对银行垄断的批评,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陈佐夫曾经反驳称,中国银行业不存在垄断现象:“银行业除了四大银行以外,还有几十家股份制银行,上百家地方性商业银行,还有一大批外资银行。你可以选择任何一家银行,一点问题都没有。”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则将中国银行业的垄断称为“相对性垄断”:首先,我国的银行市场准入并没有完全放开,准入门槛非常高;其次,几大国有银行在市场上占的比例非常高,达到70%、80%,而且几大国有银行在调整银行收费价格的时候,相互之间一沟通,消费者只能是被“绑架”,因为这几大国有银行占有的市场范围太大了。

  暴利,虽乐翻了银行,却不是百姓及经济之福音。存款人、贷款企业皆输,唯银行大赚,不仅不合理,也不可持续。那么,是不是该管管了?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