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月10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证券市场周刊主编助理李德林评说新股改革的选择权。
李德林: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为大家送了一份新年厚礼,在证券期货监管会议上,提出了五大举措,推动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新股发行改革。将投融资的选择权还给了市场,才能够推动股市基业常青。
2010年末跟2012年初我反复提到对2012年的改革期待,希望郭树清能够在新的一年送投资者一份见面礼,股指上涨只是一时之表象。中国股市能否长期健康发展,新股发行监管体系、资本结构的系列改革至关重要。
郭树清上台以来,一直致力于将监管工作的阳光化,大量的陈年旧案不断的被披露,让那些内幕交易、股价操纵等大案曝光,将他们的操作手法完全暴露,阳光化的监管改革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监管者本身的阳光化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正人者先正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股市需要提振信心。信心在很多时候就是生产力,当我们的股票市值不断蒸发,6万亿元消失之后,市场的流动性趋紧,在基本面没有明确改观的情况下,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QFII资金的进入,会改善目前市场的资金结构,让更多的长期、稳定的大资金进场,会给市场带来信心,会提高流动性。
很多人说养老基金这样的资金进场,底部进入是抄底,有与民争利的嫌疑,国际上的经验是牛市的时候入市。我觉得这是机械的东施效颦,现在中国的股市低迷,谁能够短期内提振股市信心?大资金如果牛市进入,那肯定是与民争利,弄不好成为利益集团的牛市接盘子,将来的损失谁负责呢?他们在熊市进入,带给股市信心,在牛市的时候退出,赚取了超过CPI的收益,又不与社会投资者增持牛市之力,这个才是他们贡献的社会责任。
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事关老百姓的未来,资金安全的前提就是中国股市长久、健康、稳定的发展,改革这个问题就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温家宝总理跟郭树清反复提出,新股发行市场化在给市场一个明显的信号。股市改革要从发行发起,新股的发行问题是股市基业常青的根本问题。中国股市走过20多年的时间,从一开始的抽签到后来的额度制,再到现在的审核制度,行政的力量让我们的股市平稳的走过了20年,股票市值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第二,跟我们的GDP比翼齐飞。
当然市值受限于宏观经济、受限于日监管力度、受限于市场结构,新股的市场化到底怎么做呢?新股发行首先要打破利益操纵,不少的公司抱着圈钱的目的,勾结询价机构炒高发行价格,不论是什么公司,只要IPO就一切公开透明。
人民网就做了很好的表率,尽管人民收缩得主营业务为零,但他的帐面还是有三千多万的利润,利润从何而来呢?营业外收入,谁给的呢?报表里面说得非常清楚,财务一定要说清楚,客户要说明白,相信在新股询价的时候大家拭目以待,人民网会继续给市场榜样作用,新股的几个会更加理性。
市场化一定要走出数量的陷阱,并不是股票发行得越多,市场化程度越高,那是偷换概念,市场化的前提是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满足不同投融资主体的需求,进行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将股票真正的投融资选择权还给市场,而不是许可证制度,许可证制度会导致股票人为的贴上政府信用的标签,一旦出现业绩造假等问题,监管者的信誉就会跟着背书,大家对市场的信心就会受挫。市场化改革的本质是发行制度本身的市场化,监管者跟市场选择权各归其位、行政职守,不要干预市场的选择能动性,发行制度转变将是决定股市基业常青的根本,一定要坚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