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CPI曲线怎么走?

时间:2012-01-01 11:20   来源:解放日报

  菜价涨了,市民着急;菜价急跌,农民犯难——调控物价就像跷跷板,一不小心就难以平衡。

  CPI高了,消费者叫苦;若CPI陡跌,也说明经济不景气——通胀控制在什么水平,考验宏调智慧。

  即将过去的2011年,全国物价走出了一根“前高后低”的曲线,上海的情况也大致相似。时值岁末,人们都在关心:2012年,物价指数会划出一道怎样的曲线?平抑价格波动,有啥好对策?

  采价:数据接近实际感受

“知道吗?你刚网购的那件羽绒服,可能已被算入了12月份上海CPI之中。”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副总队长刘稚南告诉记者,凡是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消费业态,都应尽可能纳入CPI采价,这样,物价指数与居民实际“物价体感”才能更接近。从另一方面看,这也是为什么上海公布的CPI指数涨势明显。“尤其是服装类产品,季节性很强,消费者总爱买新款,如果不看新款价格,就无法及时体现出消费者所感觉到的涨价”,刘稚南告诉记者,现在上海已经适当放宽了这种同质可比的要求,使采价结果更接近居民真实感受,而反映在数据上,上扬的幅度也就大了。

  当然,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同一类商品也出现了消费高档化的趋势,势必带动消费价格走高。比如,同样是手机,今年以来智能手机的市场比重迅速增加;再如,越来越多的女性消费者选择护肤品,也从大众化品牌升级到国际品牌。

  今年上海物价涨价面较广。11月,八大类别商品中,除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4%外,其他七类均上升。除了领涨的食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涨了7.8%,衣着类上涨5.9%,居住类上涨5.7%。此外,此轮物价上涨持续的时间也延长了,CPI高于3%的时间超过了20个月。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上海CPI比去年同期上涨5.2%,略低于全国的5.5%。但统计专家认为,从全国看,物价涨势西部高于东部、农村高于城市、小城市高于大城市,这是同步于当前经济发展节奏的。

  预测:明年涨幅有所缓和

  截至11月,上海CPI上涨的上年翘尾因素为2.3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为2.9个百分点。较高的新涨价因素显示,明年物价还有上涨压力。但统计专家分析认为,明年物价指数上涨的幅度,将比今年有所缓和。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醒民教授指出,这是一轮主要由货币供应冲击带动的通货膨胀,目前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指标已经下行,通胀压力正在减小。但并不意味着通胀会立即消失,“目前通胀水平仍在高位,要从5%左右下降到3%,没有一年时间几乎是不可能的”。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日前在复旦大学的一次宏观经济研讨会上指出,明年中国经济会比世界经济好,但也面临压力,增长放缓,通胀水平保持高位,“这里面有很多结构问题,事实上是一个相对价格调整的过程,包括资源、农产品等价格。大宗商品价格总体是往上的,对于中国这样大量使用大宗商品、进口资源的国家来讲,这个因素对通胀的影响较大。”

  刘稚南指出,物价上扬也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其一是,能供应的资源有限,而对资源的需求无限,这对矛盾决定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会走高;其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越来越多的要素货币化,用货币计价的范围越广,对货币的需求量就越大,商品的货币价格就会越高;其三是,随着与国际市场的不断接轨,二元的价格体系必然不断调整,一些过去不合理的资源类价格要逐步回归,老百姓也会感觉到价格上涨的过程。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经济高级分析师李明亮指出,“明年的通胀压力,主要来自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增长模式,包括劳动力成本,要素价格、公共服务价格长期扭曲、低估,这些因素可能会慢慢释放出来。”

  对策:“有形之手”稳物价

  尽管通胀压力短期内不会完全消失,但老百姓总是盼望,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不要波动太剧烈。专家指出,今年上海稳控通胀,管住了菜篮子和米袋子等民生关键,明年,“有形之手”在这些方面还可以有更多作为。

  以鲜菜价格为例,今年10月,本地产绿叶菜供应量增加,上海市场的鲜菜价格环比跌幅达13.1%。而随后的11月,受天气因素影响,鲜菜价格又开始回升,环比降幅收窄至2%。这说明,菜篮子里的价格变化确实看“天”变化,很难保持平稳。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尽量把物价波动对市民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在物价频繁波动时期,一再出现的“菜贵伤民、菜贱伤农”怪循环又如何打破?

  刘稚南给记者讲起在新西兰看到的一个现象:当地每个农户的家门口都有一个木笼。原来,为了平抑市场需求和产量,当地规定,每亩草地上只允许饲养2头牛,或3匹马或5只鹿或15只羊,如果这家饲养的牲畜一胎出生的幼仔数量超过指标,就统一由政府派员回收,然后调剂给出生量少的农户。如此,就防止了畜牧业供求不平衡、价格急剧波动。

  借用这个例子,专家指出一个关键,通胀波动有其经济规律,但政府部门的“有形之手”能做的,是建立更透明的农副产品供需信息平台,抚平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价格剧烈震荡,管住菜篮子和米袋子。此外,还可以更多地运用市场的力量。如果发生蔬菜积压、价格暴跌的情况,政府部门可以购买服务,请专业的公司或机构,把新鲜蔬菜加工成脱水蔬菜或其他加工品,并由政府提供一些低价的库容进行储存,供应给有需要的地方,也降低农民的损失。(记者 杨群)

编辑:宿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