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爆发后,全球需求萎缩的冲击波已快速传递到中国,珠三角制衣、家具等行业的不少工厂要么缩小生产规模,要么结算关门。由于工厂订单不稳定,近年广东兴起了一种特殊的用工现象:抄更。工人不进厂,而是哪里有货做,就去哪里打短工。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政府在提倡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应加强引导工人的转型。
工人现状
工厂没货做 数百人离厂“抄更”
广州增城新塘镇是全球出名的牛仔加工基地,最近几年,由于制衣厂订单不稳定,出现了专业“抄更”族,大量熟练的车衣工人不进固定的厂,而是哪里有货做,就去哪里打短工,做完货领完钱就走人。而工厂方面为降低人工成本,也缩小了固定工人的规模,接到大单要赶货时,便临时招一批抄更工人,按件付工资。
新塘人力资源市场是抄更族经常出没揾食的地方。11月25日早上8点一过,熟练车衣工人们便准时地从散落在新塘各地的出租屋里赶过来,半个小时不到,广场里便聚集了三四百来抄更的人。工厂的车也从各地赶来,不一会,偌大的广场里便汇聚了三四十辆制衣厂的车。每一辆工厂的车一停进广场,便立即会围上一帮抄更族,大家围着牛仔样咨询着:“多少钱一件?”“1毛1”“太低了,至少1毛3才有得做”……
找到合适的活不容易
11月的广州阳光灿烂,但一大早到市场揾食的金先生心情却有些忐忑,自从半个月前从原来的制衣厂出来后,他天天来这里物色工作,但十几天过去了还没有找到一家合适的,“我要求不高,只要每天能赚七八十块钱,有货做到年底就行。”但来这里招工的厂,可以做到年底的单价就压得很低,比原来他做过的那几家厂低了10%左右;而价格稍高的货又只能做一两天。
金先生原来一直进厂做长期工,计件算工资,一个月能拿两千七八百元,不过最近几个月原来的厂没单做,一个月只能拿一千多元,所以辞工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