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众议欧债困局:中国救市需谨慎衡量

时间:2011-09-30 10:4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 欧债危机的不断扩大化,让全世界的目光都逐渐集中到中国身上,希望中国这次能像2008年一样,再次扮演救世主角色。欧洲媒体在近期一再强调中国对于欧洲走出危机的重要性,但在搜狐证券的研讨会上,九位中国经济学家却表示,中国在对待欧债问题上需要谨慎衡量,看准时机才能出手。同时,经济学家认为,中国自身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与其谈论救别人,中国应更多的关注自身内部问题。

  在这次名为《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讨会上,中国的九位著名经济学家都将发言重点集中到了近期的热点问题上,尤其是欧债危机的形成与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虽然九位经济学家对于很多具体问题持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见,但是对于目前的欧洲危机,经济学家们认为,相信欧洲的债务问题会持续发酵。

  本周早些时候有少数媒体报道称欧盟可能将EFSF的规模扩大至2万亿欧元,但这一消息很快被欧盟相关人士否认。农行总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认为,不管是2万亿还是多少亿,目前看这都是欧洲在“画饼充饥”。何志成认为,目前看来,希腊的事实违约已经不可避免。而虽然欧洲口头说不缺钱,实际上他们非常缺钱。他认为,中国战略上虽然应该援助欧洲,但是从目前看还没有到时间,因为目前还没有到最好的时机。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源问题在于欧洲的制度,认为短期能通过注资或者协商来解决危机的观点,都忽视了问题的复杂性。谭雅玲同时认为,欧洲的问题背后存在货币竞争的意志和概念,它背后显示的是欧元和美元的货币较量。谭雅玲认为中国和欧洲在未来肯定要继续保持合作,但在债务问题上,中国不能出手。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袁钢明则表示,目前市场上很多的传闻都是市场炒作为目的的空炮,这些谎言的泡沫总会破灭,而欧洲则可能滑落向更深的深渊。袁钢明认为,在适当的时机,中国应该参与欧洲的融资,因为这部分不会是问题资产,相反会可能带来不错的回报。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担忧欧债危机的进一步延伸,他认为,由于商业银行持有大量欧洲债券,风险传导的可能很大。赵锡军认为,中国当然可以出手,但出手的前提是保护好自身的相关利益。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院教授王小广则直接了当表示,反对中国对欧洲施以援手。一方面是中国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二是欧洲的问题,如果不通过一个市场的方式来解决,那么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在他看来,欧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的市场出了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则认为,目前的有关讨论,弱化了欧债问题的复杂性。实际上这轮欧洲的危机是上一轮危机和新危机的叠加。他认为,中国在出手的时候,必须考虑方式方法,必须关注选择出手的时点、规模以及手段的多元化。

  对于欧洲的问题,诸位经济学家观点鲜明甚或迥异。但有一个问题,九位经济学家达成了共识:中国应该更多的关注自身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欧洲的问题解决很简单,只要解决信用货币统一与信用担保不统一的问题即可,相比中国,这是小问题。“大的问题在中国,我们的风险比较大”。

  袁钢明则称目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已是一个地雷阵,随时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爆炸。

  国务院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主任史炜也同样表示,中国出问题的概率比欧洲要高,最让人担忧的甚至不是讨论火热的房地产,而是制造业和传统工业的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则表达出他对目前中国负利率问题的担忧。目前国内报道众多的高利贷问题,和负利率状态关系很大。郭田勇表示,国家应该将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放低,让更多的民间力量进入金融领域。同时,央行应该将市场利率调整到位,而不是长期保持负利率的情况。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