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博士、经济金融学者宗涛在《新闻晨报》撰文指出,在刚刚过去的几天里,希腊已经被逼到了死角,与之绑在一起的还有欧洲各国的银行,乃至欧元存续大局。如果希腊在未来几周不能获得新的金融救助,希腊债券几乎肯定将出现违约。希腊虽为欧元区非核心国,但其违约造成的冲击不容低估,这势必引发更严重的金融动荡——近日,欧洲股市出现了大幅下挫。
现在不少人在谈论将希腊排除在欧元区,让希腊重新启用本国货币。这看上去是治本方案,但可能带来的风险将会导致欧元区难以承受的重创。首先,相比希腊,其他的“欧猪”国家(即西方金融界戏称的“PIGS”五国)的状况也仅仅是一百步和五十步的关系,任由希腊政府违约破产,将极大地增加类似国家的融资成本,市场会把它们当作下一个希腊。其次,德国和法国作为欧元区核心国,其主要商业银行涉入希腊债券太深,这些银行持有大量的希腊债券,违约将会导致大量的资产减记。最近,法国银行就有遭到降级的风险,而德国银行业也面临着资本金补充的压力。最后,如果希腊脱离欧元区,将会产生连锁反应,更多国家可能考虑抛弃欧元,实行本币贬值,启动印钞机,应对债务负担。
希腊应该获得更多救助而不是指责。希腊债务问题的根源,在于像希腊这样的国家在加入欧元区后,将用工福利和养老保障快速提升到了和德国等先进国家同等水平,但是其人均GDP仅相当于德国的1/3。现在希腊正在竭尽全力紧缩财政,以求留在欧元区内,但问题是仅凭其一己之力还远远不够,其财政资金很快就要耗尽。正像美国政府围绕债务上限展开政治游戏一样,欧元区的政治博弈更加复杂——富裕国家特别是德国在救助中会承担更多成本,这在德国政坛有很大争议,毕竟救助本国家庭和企业还可以理解,救助别的国家就难以接受。
现在,欧元区需要建立更强大的财政协调和危机处置机制。欧元本身作为汇率或货币统一机制,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各国经济发展,而不是要靠它抵御金融动荡。但现在,金融动荡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若最终经受不住国际金融考验,欧元这一创想将归于失败。欧元区显然还没有到缴械投降的时侯,各国需要组成一个更大规模的对冲金融风险的稳定基金。
可以判断,下一步欧元区将通过新的希腊救助计划,并将考虑建立更强有力的稳定计划。将不符合财政条件的国家暂时排除在欧元区之外,看似一个合理的政策选项,但目前欧洲金融体系已经被希腊部分绑架。不能仅仅因为希腊是非核心国,以及经济规模较小就低估其破坏性。各国出手救助希腊的可能性在增大。这样,希腊债务将不会出现直接违约,但出现债务重组,以某种条件减免希腊的债务负担将不可避免。随着希腊危机的激化,主要国家将被迫抛弃本国利益,增强团结。对希腊救助力度的加大,使得欧洲债务扩张得以延续,暂时不会出现重大冲击事件,但显然会有损欧元区整体复苏的进程,拖累德国经济增长,并由此造成中国出口的下降。尽管如此,对于全球来说,这还是上策。
此外,我们也要考虑到希腊出现直接债务违约甚至退出欧元区的情形,虽然这种可能性较小。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希腊货币将急剧贬值,同时希腊央行将启动印钞机,就像美国扩大债务上限和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一样。货币贬值会提升希腊出口竞争力,货币扩张则会稀释债务价值。由于中国在希腊债券上的投资不多,希腊脱离欧元区的直接影响不大。但由此对金融市场和其他国家主权债务可持性的冲击,将对全球经济复苏和中国经济外部环境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在欧元区债务问题的处置中,中国应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以便维护国家战略意义。
希腊危机再次证明,所有的金融危机都是过度负债造成的。中国的政府债务总体上是稳健的,不存在违约风险,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部风险。在约束财力欠佳地区的举债方面,中国也需要建立更透明有力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