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让价格杠杆撬动经济转型

时间:2011-09-01 13:21   来源:人民日报

  经济发展中,有很多现象让我们感觉不合理,我们总呼吁要改变它们。

  比如:为了保护农民积极性,我们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等多项补贴的力度,可还是有许多农民放弃耕作进入城市打工,导致城市人口剧增;

  许多的中国小企业消耗着大量能源资源,生产着优质廉价的商品用于出口,自己的利润却只在3%左右甚至是零利润,却还顽强地坚持着;

  我们用优质商品换回的外汇积压在央行,在手中美元日益贬值的同时,还被迫增加了人民币基础货币的投放,反而造成了市场上资金流动性过剩,引发商品涨价;

  中央反复要求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每年都把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企业,可工作推进难度不小;

  中央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减少“两高一资”行业投资,可“十二五”以来,各地节能减排形势并不乐观,有的高耗能行业甚至还出现了不减反增的趋势;

  ……

  为什么我们想要的,和实际结果常有反差?

  仔细想想,其实原因很简单——价格机制不顺,导致污染产业和低端产业有利可图。

  经济的逻辑就是如此,从农民的思维看,因为农产品价格太便宜,打工赚钱比种地赚钱多,所以选择打工。从企业的思维来说,不用管产能是否落后,也不用关心是否能耗高,只要有利可图,它们就会前赴后继。并且,有利可图的根源不在于产出的高附加值,而在于成本太低。

  构成企业成本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金、土地、劳动力、能源、原材料、环境等。我国各种生产要素价格长期偏低:便宜的农产品价格挤出了大批便宜的劳动力,便宜的劳动力生产出相对便宜的原材料和生产资料,加上便宜的能源和低廉的环境成本,使得大批低端产业和污染企业有利可图,导致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根本扭转。

  如今,随着物价的上涨,我们已来到了改变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岔路口。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角度观察,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有助于平衡城乡发展,而劳动力、原材料等各项生产要素的上涨,能将落后的污染的低附加值的企业逼出市场。

  不过,必须重视的是,物价上涨同时也损害了低收入者的利益。面对两难选择,该怎么办?笔者以为,只有保护好了低收入者的利益,我们才能更从容地面对价格上涨。

  因此,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做好低收入者的补贴工作,大力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减弱物价上涨对他们的冲击。在此前提下,提高对物价上涨的容忍度,更充分地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让“两高一资”和低附加值企业无利可图,让长期吃低成本饭的企业退出,让国际收支渐趋平衡,让企业主动转型升级。

  强制性的政府指令调控,不敌内在的利益驱动,比起三令五申,市场之手润物无声更加有效。

  如今,市场已经出手,我们可别轻易错过了调整机会,保护好中低收入者的利益,保证市场之手充分发挥作用。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