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进入峡谷区 紧缩放松均两难

时间:2011-06-28 13:19   来源:新华财经

  热钱涌入对冲紧缩政策,收紧银根伤及中小企业,眼下宏观调控的微妙之处在于,紧缩不一定达到预期效果,而一旦放松则会引致物价进一步上涨

  财经国家周刊报道 中国的宏观调控正腾挪于狭窄的空间里。

  6月14日下午,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此,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21.5%的历史高位。

  此外,央行于5月中旬重启暂停了约5个月的三年期央票,同时配以针对各大商业银行紧缩贷款投放的窗口指导。

  虽多管齐下,但仍未遏制CPI 的一路上行。当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经济运行数据中,CPI同比上涨5.5%。涨幅创下34个月以来新高。

  “5.5%是本质突破。”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大客户部高级专员何志成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通胀的进一步高企,却伴随着经济增长的逐步放缓,宏观层面表现为5月工业增加值和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双双下滑,微观层面则表现为中小企业的资金链紧张。

  失效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紧缩启动半年有余,央行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用武之地已经非常有限,但与市场预期还有距离。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发现,其主要原因在于紧缩政策只能对国内市场内生的流动性泛滥发挥抑制作用。

  而外部因素和长期性因素,正对通货膨胀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影响,这些因素超出货币当局的控制范围,使货币政策抑制通胀的效果面临失效的风险。对央行货币政策形成隐患的风险点,来自于国际流动性的泛滥。

  “一边在紧缩国内的银根,而另一边大量资金通过各种隐秘的方式注入市场,使央行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被抵消。”长期关注中国市场外汇流动的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对本刊记者表示。

  黎友焕所指的“大量资金”即假借外贸、FDI(外国直接投资)等方式,不断流入境内市场的国际游资。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新增外汇占款3764.14亿元,环比上升21%,也是今年外汇占款增量超过3000亿元的第四个月份。

  由于国际游资往往通过“蚂蚁搬家”的方式,混入境内市场,因此外汇占款的增量中,热钱比例究竟占多高目前尚无定论。但黎友焕根据其监测数据指出,截至6月中旬,今年热钱的净流入量已经超过2008年到2009年的历史高位。

  美元在量化宽松政策下的持续贬值,推高人民币升值预期,是热钱持续流入境内的主要原因。

  同时,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目前呈现一紧一松的相反走向,两国息差持续增加,而且在今年下半年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也是国内市场形成资金洼地的一大因素。

  硬币的另一面,是国内银根收缩,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给国际热钱带来更大的诱惑。

  黎友焕表示,入境热钱的去向大致分为三类。一部分热钱是境外企业转移给其在中国境内的分公司自用,从而规避不断提高的银行贷款利率;

  另一部分资金流向价值洼地,例如部分农产品或者传统投资品,获得炒作的增值收益。

  其余还有很大一笔资金,则是看准中小企业贷不到款的窘境,入境放高利贷以牟取暴利。“温州一带,60%已是民间借贷利率的最低水平。”

  记者查阅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11年2月发布的《2010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发现,外管局承认,中国市场存在“热钱”的违法违规流入,但同时指出“尚未发现正规金融机构大规模集中流入的情况”。

  “今年5月的外汇占款数据环比增幅超过20%的异常波动,与外管局此前的表态构成矛盾,这一波动已经超出贸易和FDI可以达到的范畴。”黎友焕说。

  有专家认为,下半年,外生变量对宏观经济带来的干扰预计将有增无减。从目前情况看,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美国2012大选在即,经济政治因素叠加,大大延后了美联储加息的时间,今年下半年加息可能性不大。

  这意味着,只要美联储不叫停量化宽松的政策,中国治理通胀的挑战会越来越大。

  同时,欧洲面临债务危机激化的风险,日本经济则难以在短期摆脱大地震的阴影。周边环境的不景气,将导致中国市场在2011年下半年继续成为“聚财”之地。

  除了国际游资这一能量被低估的外因,紧缩政策收效有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此轮 “中国式通胀”很大程度上由成本和需求拉动,包括劳动力、部分原材料、土地等多种要素价格进入长期上升通道,而货币政策作为短期调控工具,难以做到药到病除。

  中银国际6月15日发布最新研究报告指出,非食品类价格的持续上涨、存量流动性以及全国范围内劳动力成本攀升等压力,或将推动CPI 在6月份进一步升至6%以上,并持续至三季度。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