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不宜转向大幅加息

时间:2011-06-21 11:01   来源:深圳特区报

  最近,“金融大鳄”索罗斯、标普及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唱空中国经济,他们担忧的核心无非是中国通胀水平及地方债务风险等等问题。这些老掉牙的观点可能让普通老百姓吓一跳,若想迫使中国经济决策当局推出矫枉过正的政策,那就未免言过其实。

  毫无疑问,未来中国的通胀水平是可控的。今年5月份CPI涨幅已超5%,这并不表示中国通胀形势的恶化,更多的是旱灾及翘尾因素等非长期性因素导致的。考虑到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数量及价格工具的多次使用,货币紧缩的叠加效果已显现,民间市场利率大幅攀升,中小企业和房地产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正加大。在这种资金状况下,我们是否需要理性思考进一步扩大紧缩措施,甚至大幅提高利率100个基点的重大后果?

  在中小企业普遍贷款难的格局下,央行不应过度拉紧资金链条,否则容易出现中小企业大量破产,下岗工人大增的局面。对国外人士密切关注的中国恶性通胀问题,其实是杞人忧天。随着过去8个月的紧缩政策的叠加效果逐步兑现,短期超预期通胀的局面将会逐步消退,加之房市调整的开始,去杠杆化的过程已展开,因此,过度通胀问题会随即消失,最终面临的将会是温和通胀,甚至是通缩。

  进一步而言,在当前政策决策处于微妙变化之时,决策者更要注意权衡利弊,避免被外人牵着鼻子走。由于中国面临的利率二元结构问题,当前看似较低的利率水平,其资金成本在民间利率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在当前环境下,宜提高通胀容忍度,更关注企业破产带来失业率的问题。毕竟,后者可能影响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大好局面。

  如果因受外界压力的影响而继续加息,那就等于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即使不考虑美国经济可能二次探底带来量化宽松的问题,即使不考虑中国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及经济增速仍可能二次探底,单从中国利率二元结构的问题来看,亦不是通过简单加息可以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中国金融体系需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降低中小企业的借贷成本,建立公正公平的市场机制和环境。

  仔细分析诸多鼓吹继续大幅加息的观点,不难发现,一些专家或机构站在西方经济学的角度来观察中国的特殊性问题。

  虽然大幅加息论并不可取,放缓加息也并不意味着绝对不加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以加息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

  当下,市场各方更应学会理性的看待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索罗斯们并非单纯的从经济角度来看待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更可能是站在政治角度来探讨经济话题。如果政策基调被这种舆论所诱导,那就很容易误入歧途。

  (作者为华林证券研究中心副主任)

编辑:王思羽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