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弗曲线”验证减税得大于失

时间:2011-05-10 09:43   来源:广州日报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发布的中国税收风险研究报告认为,我国目前税负水平高于中上等收入国家,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过高。(5月9日《经济参考报》)

  其实,税负过重在公众与专家看来也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减税会不会给国家财政收入、社会福利带来严重影响?这个问题让人想到经济学上著名的“拉弗曲线”——1974年的一天,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拉弗画了一幅类似倾斜的抛物线的图,以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的关系:税率高到一定程度,总税收收入不仅不增长,反而开始下降。拉弗坚信:税收会造成社会总经济福利的减少,过高的税率带来的很可能不是税收的增加。

  这样的思维在中国典籍中也不乏知音。《论语·颜渊》记载:鲁哀公曾问孔子的门生有若:“今年闹饥荒,国用不够,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减免税赋呢?”哀公说:“现在税赋是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还能减免呢?”有若答:“百姓富足了,陛下怎么会不足?百姓不足,陛下怎么会足?” 这其实反映了儒家的“富民”思想:没有民富,税收总量不可能增加。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加拿大、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形成了新一轮世界性的减税浪潮。资料显示,这些国家的实际税收并没有降低,反而呈现上升的态势。其原因,一是减税政策有效地激励了投资和消费,经济增长扩大了税基;二是纳税人偷逃税的动机减弱,带来更多的税收收入。这进一步验证了“拉弗曲线”的客观存在和藏富于民的巨大力量。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国家税收持续增加。与此同时,个税起征点却总是“碎步前进”,企业税负居高不下。眼下,通货膨胀造成的生活压力、人力成本上升、公共服务缺乏、居民消费信心偏弱等深层次的矛盾,无不与税负有关,深化税制改革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课题。

  因此,正视我国税负偏高的问题,从“拉弗曲线”出发,采取减税政策,不仅不会造成财政收入的减少,反而可能增加税收总收入。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个人、企业对现行税收政策的质疑与抱怨,倒逼政府机关精简机构、节约开支,还可以减少偷税、漏税的发生频率与数量,提高税收质量,从而让中国焕发出全民创业、致富的热情与活力,最终走上民富国强的良性发展道路。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