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换城消费”新变化释放多重经济信号

时间:2010-11-15 16:59   来源:新华网

  深圳皇岗口岸,市民程芳拎着大包小包正准备过关,除了从香港带回心仪已久的IPAD,她还顺手买了一些洗发水、陈醋和凉茶。

  最近一条“深圳主妇到香港打酱油”的消息引起各方关注。程芳说:“特意去打酱油有点夸张,但顺手买些日用品回来倒是越来越普遍。”

  随着内地物价的上涨、港元对人民币持续贬值,以及深港往来的便利化,风行了近30年的港人北上消费,正悄然转化为深圳人南下购物,采购的内容也从名牌服装、化妆品、电子产品延伸到“油盐酱醋”等日用百货。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10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0.7%。但大多数深圳人感受到的物价涨幅要高于这一数字。

  精明的家庭主妇很快觉察到香港米、蛋、油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吸引力。比如:在香港15个鸡蛋售价8.5元人民币(10港元),约合每斤鸡蛋4.25元。而在深圳,鸡蛋的价格维持在每斤5.98元左右。

  于是,深圳的“换城”消费族应运而生,他们每每把成箱的洗涤用品、食品从香港带回家中,而且彼此分享购物经验,乐此不疲。

  受此影响,萧条已久的中英街的生意也红火起来。据统计,最近一两年,前往中英街的深圳市民明显增多,每天有2000多人进入中英街,一到休息日,进入中英街的人数还会增加。

  导致“换城消费”新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民币对港元汇率的变动。四五年前,100人民币只能兑换80多港元,随着人民币升值,现在10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116港元。考虑汇率的因素,到香港购物显得更划算。

  “深圳与香港市民消费习惯的变化,说明物价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双重因素已经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长城证券宏观策略分析师高凌志说,最近美国推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致使热钱大量涌入新兴市场,中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当前确实应当把预防通胀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目标。

  从2009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深圳市民“一签多行”也为深港“换城消费”提供了便利条件。根据有关规定,深圳200多万名户籍居民,一年只需一次签证就可以多次往返香港。

  据广东省口岸部门最新统计,自去年4月深圳开始试点实施“一签多行”赴港游后,今年以来持该类签注赴港客月均突破50万,较去年大增近六成;迄今持此类签注赴港客流总量已突破780万。

  程芳对此深有感触,以前去一趟香港比较麻烦,就捡重要的、急需的买。现在签一次无限次往返,就像到隔壁去逛一下街,所以就顺便去看看超市里的柴米油盐。

  皇岗口岸工作人员黄俊生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从香港购买日用品的情况确实增加了。但这些人大多是去香港顺便买点日用品,并非是特意去“打酱油”。虽然香港有些商品“平”过深圳,但毕竟还要考虑路费和时间成本。从深圳去比较近的香港上水来回要花30港元左右,时间要半个小时;而去湾仔、中环等地则要约100港元,耗费个把小时。

  黄俊生说,深圳居民去香港购买生活必需品,一个是价格的吸引,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在提高,看中香港商品的质量。比如,很多人觉得香港的李锦记酱油味道更纯正,商品的质量也更值得信赖。如果专门图省钱,从经济成本考虑来回一次并不划算。

  “深港‘换城消费’出现新变化,实际上是深港同城化加快的具体体现。”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说,市民逐低价而购是自然的经济规律,但前提是深港两地人员往来的便利化和往返的无障碍。

  昔日港人北上消费,而今深圳人南下“扫货”。尽管从大的概念来说,“深港同城”还有很长的距离,但是从“换城消费”的变迁上,人们却已经感觉到这种融合的加速。(记者 彭勇)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