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进入改革深水区。让民众真正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就需要破除长期积累下来的体制机制弊端,需要触动一些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
这些天,“民富”成了热词。十七届五中全会传递出明确信号,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未来五年的重中之重,这意味着要让民众能够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强民富。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位居世界前列,但居民收入水平及增长速度却不能与之匹配。1997年到2007年是经济快速增长期,劳动者薪酬占GDP比重却从53%下降到40%左右。而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则从1990年的55%下降到2009年的42%左右。收入分配制度严重不合理,不仅导致“国强而民不富”的怪现象,也使扩大内需等一系列事关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成为无源之水。
实现民富,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其核心无疑是大力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初次分配方面,要以工资改革为核心、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方面,则要加快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税收制度的改革,着力改变公共资源浪费严重与效率不高的现状。
但是,解决问题,不能单靠思路清楚。2004年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以来,国家有关部门曾先后多次举行征求意见讨论会,可至今也未见改革方案出台的迹象。收入分配改革,为何如此久推难进?
据了解,收入分配改革是以某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方式进行,这意味着改革方案必然会建立在各部门利益考量的基础上。现有体制下,牵头者往往需要付出极大协调成本,加上部门之间利益的博弈,方案出台自然极其困难。例如,前一阵曾有人提出,国有垄断行业工资过高,其所产生的超额利润必须回报社会,应该提高税后上缴比例。但是,相关主管部门愿意这么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