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刚:物价涨不代表通胀风险加大

时间:2010-09-14 11:0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

  当前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行走势到底该如何看?CPI上行是否就表明存在通货膨胀现象呢?我们该如何应对CPI上行?日前,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针对这些问题接受了本报采访。

  分析CPI指数要符合国情

  问:CPI上行是否就意味着已出现通货膨胀?

  王国刚:从历史上看,我国CPI上行,不能和通货膨胀画等号。通货膨胀的基本定义,是因为货币发行过多所引致的物价普遍且持续地增长。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看,如果以年为计量单位,则CPI的变动始终没有停止,既有CPI上行的时期,也有CPI下落的走势,但总趋势是上行的。其中,就1998年以后的10多年时间而言,我国虽有几次物价上涨时期,但没有发生过物价普遍上涨的通货膨胀。具体来看,2003年8月至2004年12月的CPI上行(在2004年8—9月CPI增长率曾高达5.3%),主要是由粮食供不应求引致的;2007—2008年的CPI增长率上行(在2008年1—3月CPI增长率曾高达8%以上),主要是由猪肉及肉制品价格上涨引致的。在这10多年时间内,非食品类产品的价格上涨率处于负增长走势或者年增长率不超过2%,因此,均不属于通货膨胀范畴。

  翘尾因素导致物价上行

  问:今年CPI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王国刚:从今年的物价走势看,继2009年大部分月份CPI呈负增长且在2009年底CPI增长率由负转正的走势后,今年的CPI走势仅仅因为翘尾因素的影响就将呈正增长走势。由这种翘尾因素引致的物价上行是否属于通货膨胀范畴,值得讨论。

  从我国的总体经济格局来看,自1998年以后,我国经济就处于比较明显的产能过剩格局中,虽然由于对外贸易的扩展有所缓解,但“储蓄>投资+净出口”的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在此背景下,我国如何能够形成商品价格普遍上涨从而形成通货膨胀的走势,其内在机理也有待研究。

  特别是2009年11月以来展开的水、电、燃气和交通等价格改革是引致CPI增长率由负转正的主要成因,也是引致今年CPI增长率呈正增长的重要成因。这种由政府调整价格引致的CPI正增长应当不归入“通货膨胀”范畴。

  由此可见,不能仅看CPI增长率走势就判定是否发生了通货膨胀。要真正掌握CPI变动与通货膨胀的内在联系,还需仔细分析这些数据指标发生变化的成因、机理和效应,探究CPI变化的内在机制。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