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公共租赁房实施意见步入征求意见阶段,这让沪上为住房忙碌奔波的中等收入群体看到了一线曙光。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市政协就曾以建议案的方式提出,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让城市中的“夹心层”可以安居。在这份题为《关于重视推进部分中等收入群体安居工作的若干建议》的建议案中,诸多建议放在公租房新政初步亮相的今天依然有可贵的借鉴之处。
谁在面临住房尴尬?上海市政协人资环建委调研显示,近期有居住困难的部分中等收入人群的总量在30万户之内。
买不起商品房,住不进廉租房、经适房,这一类人群多为中等收入群体,被称为城市中的住房“夹心层”。在建议案中,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指出,由于房价的快速上涨,结构性矛盾突出,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消费出现分化,高收入和低收入两端人群分别通过市场购房和政策保障两条渠道解决住房问题,而中等收入中的部分群体由于难以承受高企的房价,也不会被纳入廉租房、经适房的政策范围,其自住和改善需求被极大抑制,这一社会群体的住房矛盾凸显出来。
他们认为,人才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创造力迸发的源泉,事关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中等收入人群的安居问题,已经明显削弱了上海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上海持续发展的后劲,矛盾突出,亟待重视并有效解决。
这部分群体究竟包括哪些人?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先期进行的一项调研显示,目前上海中等收入群体中安居有困难的大体有三类:一是至今仍租住老公房和居住售后公房期望改善的户籍家庭;二是这些家庭中新生代的成家置业者;三是新上海人群中各路人才的住房困难户。其中矛盾最为显现的要数大龄青年中的结婚用房和中青年人才的安居问题。
此次调研的取样方式经过周密研究:以三口之家年收入的支付能力来分析这部分群体,其家庭收入应在经济适用房准入条件之上,即年家庭总收入约为8万元以上,如按惯例将上限取为下限的2.5倍,则调研中所取的是家庭年总收入不超过20万元的部分中等收入群体(即住房有困难,但每月家庭总收入在1.6万元左右的家庭)。